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順著陽光走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780
字型大小:

遊子踱天井,穿迴廊,進廳堂,輕啟蛛網塵封的祖龕,告訴,奉祀番邦的老母,故鄉的祖厝真的草在住。  
金門.楊媽輝
順著陽光走,可以看到老街的午後。老街有股滄桑後的頹敗,散發著陳舊的潮腐,這是久聞的沙美老街。多數的房子都頹圮,架構猶見昔日的雄偉,但再雄偉的東西,都免不了走入歷史,成為時空灰燼的一員。近些日子,有人大聲疾呼,要改造、重建這條老街,無論是誰都認為這是一件很難辦成的事,但數人的心裡卻又希望它可以夢想成真,人心的矛盾就在這。
老街的歷史我不甚了解,隨著他人走馬看花一遭,談不上什麼感動,但總也認為可惜。同行的友人說:「該歸於歷史的,就不要強留它了,如能將之納為城鎮景象更新計畫,應該會更有發展性。」但隨即有人反駁:「上百年的史蹟,毀之,只在旦夕。今人當思前人建業不易,竭力保護,實屬必須。」兩種論調從某些角度來看,都沒有錯,差異僅在於本位思考下的縫隙。
我們指望都市景象煥然一新,更指望處處可以發思古之幽情,有沒有衝突,可以各取所需,也可各從心靈的角度去洞悉。
有位朋友說過︰「消逝,也是種歷史。」歷史是個不會回頭的東西,過了就消逝了,強加脂添粉,只會壞了原本的期待與美麗。君不見走了樣、失了味的古蹟比比皆是,今人或許可以圖謀抓住歷史的尾巴,卻網羅不了冷漠的人心。歷史是種氛圍,更是種人生況味,我們曾意圖努力挽回許多事,教育許多人,卻忘了最該挽回的是人心,最該教育的是熱情。當人心不在,熱情不存,再多的努力,都不會有大太的意義。不論是狹義的建築復舊,亦或是廣泛的史蹟搶救,都必須存在著從下而上的熱,情關懷與資源挹注;惟有當「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理念真正萌芽的時候,工作才算是有了好的開頭,也才可能順理成章,一步步的走下去。
俗話說:「強扭的瓜不甜」,少數幾人的熱情可以聲噪一時,卻不定能夠持續多久;我們與其執著於可見的興衰,不如專注於內涵的傳承。有沒有人嘗試過為老街譜首夕陽之歌?有沒有人認真調查過每棟老屋子的身世,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又有沒有人試過在紙上還原老街的昔日風華,讓後人有機會神遊前人的璀璨與功蹟?如果諸如此類的精神及基礎都不具備,復建老街便是強求。我們能指望樂觀的消費量體支撐老街的永續,或源源不絕的挹注再造奇蹟?最終我們要問:誰來確保老街的生生不息?
夕陽餘暉穿過每道破敗的門扉,窗櫺裡透著生命的綠。或許我們不該在乎老厝誰在住,卻該聚焦於房子裡曾經的點滴:那些陽光下的綽約風姿,暗夜裡的雲湧風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