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獻策─論金門之發展
暮春三月,乍暖還寒,晚間重溫《三國演義》,過三更,眼皮漸沉,不知何時睡去。
天色微明,獨自登太武山,一路上四顧無人,行抵延平郡王觀兵奕棋處,忽見一身披道服之長者,衣衫飄然,手執羽扇,臨崖眺望金廈海域,及近一看不覺大喜過望,此莫非是諸葛孔明先生!長者微笑應諾。
我施禮問道:「丞相如今一切可好?」
「託福,託福!我本是南陽村夫,當年有感於劉皇叔三顧茅廬之盛情而出仕,日夜辛勞,鞠躬盡瘁,死而復生。如今深居臥龍岡,晝耕讀琴奕,夜觀天象卜天下事,春秋則雲遊四海,飽覽名山勝景,日子過得輕鬆逍遙,足慰平生矣。」
我說:「丞相至今仍關心天下大事,令人敬佩。素仰先生深諳韜略,洞悉乾元之變,可否為金門未來之發展指點迷津。」
「老夫不問世事久矣,卜天下事純屬興趣而已,平日並不輕發議論,惟今日來到浯洲,見紫氣氤氳,鍾靈毓秀,心情甚佳,不妨破例,汝姑妄聽之可也。」孔明移步走向石階,坐下說:「自古以來,金門之發展依憑大陸,神州易色後,轉而仰賴台灣。對應於大陸或台灣,金門地處邊陲;但就兩岸地緣觀之,金門實位居樞紐。無論兩岸關係如何發展,為金門帶來之利弊參半。曩者,金門作為戰地前線,民生發展不易;然而藉兵險猶有可乘之商機。如今兩岸開放,商賈絡繹於途,卻多過門而不入,可見地利不可盡恃也。」
孔明繼續說道:「金門未來之發展,仍須借兩岸互動之機乘勢而為。兩岸分治逾一甲子,前三十年,台灣佔天時、地利與人和,頗有中興氣象,可惜近十五年來,因主政者一意孤行,執意去中國化而鎖國內鬥。近年又因政客誤國,名嘴亂政,以致民心渙散,人和漸失。今之主政者雖有撥亂反正之心,然天時幾不我待矣。」
「大陸歷經半甲子經改,其間雖有曲折,但人心望富,故政令無礙,建設易成,全球經濟危機,反助其國力逆勢崛起,惟就長期觀之,其民心仍思變矣。此期間,台灣應審慎應對,以趨吉避凶,夫智者以小事大,乘其勢而不犯其鋒。金門居其中,應放眼天下,勿坐井觀天,僅以當前小康局面而志得意滿。」孔明說完起身,似欲離去。
我說:「能否再進一言,以為地方主事者籌謀。」
孔明說:「如今台灣與大陸打交道,在野黨虎視眈眈,刻意扭曲,以致當局動輒得咎,難以大開大闔。金門居地利,存人和,正可借天時,行當局所不能行之便。譬如中共推動『海西區』計畫,馬政府因忌憚是否對等與尊嚴而裹足,金門何不代表台灣參與一二,要求大陸『讓利』,以創榮景?」
我又問:「如此說來,金門應大膽西進?」
孔明略為沉思後說道:「提醒三字,應可受用:一曰時、二曰勢、三曰度;亦即須掌握機遇、順勢而為、進取有度。」說完,羽扇指天,只見一白鶴從身邊振翅凌空,翩躚而去。回頭看,孔明已杳無蹤影。
我欲呼喚卻無法出聲,翻身醒來,始知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