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文化園區文化何在﹖

發布日期:
作者: 李境展。
點閱率:820
字型大小:

日前,文化園區以辦喜事的心態,迎接金門技術學生的進駐,文化園區終於不再是島上最大的「蚊子館」,總斥資新台幣六億七千萬元,耗時八年,精心打造的「金門文化園區」,並未如規劃時所預期帶來龐大的遊客人數,反倒成了金門技術學院的金沙校區。
金門技術學院進駐所帶來的學生人潮,對於金沙地區的經濟的活絡,相信有一定程度的提振作用。然而,這並無法掩蓋文化園區從動工至今,所呈現的諸多缺失,相關人等,也有著無法規避的政治責任。
耗資近七億的文化園區,非但沒有金門建築的特色,還蓋成金門最大的鐵皮屋建築群(屋頂為鋼瓦),施作過程波折不斷。回過頭來看,文化園區一案預算,係行政院於89年1月17日核定(台89文01653號函),總經費新台幣6億1千萬元。後因建材價格上漲因素,追加經費至6億7,970萬元,其中文建會補助4億2千萬元、離島建設基金挹注1億2,637萬元,縣府自籌1億3,333萬元。預算龐大的文化硬體工程,居然在完工後未使用,於2009年年底,以事前研究規劃沒有針對營運管理可行性評估分析、施工品質不良、工程延宕等因素,遭監察院提案糾正。
據監察院糾正提案文中,指出:「縣府工程查核小組於93年6月16日查核第一期建築工程即發現其結構施工不良、95年9月8日查核第三期建築暨水電工程-建築裝修後續工程之評分,則列為丙等。縣府政風室98年8月14日現勘時發現有水溝蓋口不平整、二樓走廊排水不良、塑鋼窗窗緣進水、部分建築物龜裂鏽蝕、部分牆面產生壁癌等情。同年月19日本院現勘亦發現有窗緣滲水、天花板漏水、地坪積水、觀星樓樓梯損壞等情事…」。
從93年開始,便已發生諸多問題,當中旁生議員索賄風波,姑且不論。令人質疑各期工程所發生林林種種的問題,最終還是驗收點交了。更可笑的是耗費糜資的結果,非但沒達到原先規劃使用的目的,到最後居然還以「活化」、「閒置空間利用」之名,再花一筆預算,央求金門技術學院進駐,成了「化腐朽為神奇」的例證。
從文化園區的事件始末,可以看出金門縣政府施政長期存在的兩大問題:一是過度誇大預期成果,二是缺乏責任政治。
過度誇大預期成果,不僅產生預算排擠效應,也造成預算耗費,使得不該做做太多、該做的始終沒做。任何缺失發生之後,做個簡單說明、發個新聞特稿,便算交代了事。不需負責任的政治,使得公務人員易於產生因循怠惰的心態,最終造成行政效率不彰的後果。俗話說:「鐵打的衙門,流水的官」我看金門不僅衙門是鐵打的,連官都是鐵打的。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