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解放創意無限
4月16日晨間各大報披露,值此中共前領導人胡耀邦去世廿一周年之時,人民日報刊登了中共總理溫家寶親自撰寫題為「再回興義愔耀邦」的文章,這是中共領導人首次在胡耀邦的忌日發表紀念文章,具有特殊政治意義。觀察這廿一年來,中共雖堅持馬列毛思想,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政左經右一路走來,讓人懷疑如何平衡左與右之間矛盾,到今天人民日報刊出溫總理親撰的紀念文章,這一還胡耀邦歷史公道的舉措,可見中國的務實及思想解放的程度了,無怪乎其經濟起飛的勢頭銳不可擋。
講到思想解放,想到甫於二月過世的寶島歌王洪一峰先生,為台灣歌壇留下許多雋永歌曲,豐富閩南語文化,但是他生前在解嚴廿週年,禁歌演唱會中回憶「寶島四季謠」當年被列為禁歌,是因為歌詞「春天時 草山櫻花現嬌媚 紅男綠女滿滿是」,當局限制不能唱「草山」,而要改唱「陽明山」,但是用閩南語唱「陽明山」整個味道就不對了;那是一個軍管戒嚴、報禁的年代,我們的思想是如此被禁錮啊!
探討草山更名的緣起,更相信冥冥中自有定數,陽明山原名「草山」,台灣光復後,於民國38年成立「草山管理局」,民國39年,因應地方人士建議(?),為紀念明代哲學大家王陽明,改名「陽明山管理局」;(真耶?)有一說:「國共內戰」國民政府敗退台灣,蔣中正總統常到草山散心(士林官邸及中興賓館),並念念不忘反攻大業,有核心幹部進言以「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而今統帥流落到草山,不正應了「入草為寇」嗎!破解之道只有將「草山」改名「陽明山」,從此「草山」一詞即屬大忌!如今兩岸間軍事對抗早不復見;反而在經濟主導下兩岸互利的大中華經濟圈早已成形,正是「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6日晚間與徐小波教授相遇(徐教授是當年國安局宋局長在推動台灣參與各種國際活動時,請益的重要智囊),談到兩岸間之風雲變幻,徐教授喟嘆道:若是宋局長地下有知,看到今天溫家寶紀念胡耀邦的文章,及兩岸今天的發展一定感慨萬千!我則告以當年宋局長在參與制定「國統綱領」後,說到:他們不能再說我的不是了,因為「國統綱領」是為了兩岸將來的統一而制定的;但是本省人也不能怪罪我;因為統一的前提,首應尊重台灣地區人民的權益並維護其安全與福祉。對宋局長夾在本省與外省之間被誤解的諸般苦楚,只能對我一吐心中鬱悶感觸良多。
感謝金門走過烽火歲月,歷經戰地軍管,從思想被壓抑的年代走出來了,我們不必抱怨時代潮流的影響,而要看清楚思潮的浪頭走向,籌謀如何使金門在ECFA簽訂後的兩岸商機中站在有利的制高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