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學應善盡社會責任
國立金門技術學院即將於今年8月1日升格為國立金門大學,金門府會首長日前出席最後一屆金技學院畢業典禮時,均強調會繼續支持協助「金門大學」之建設發展,並朝兩岸「大學島」的目標往前邁進。
應該看到,要在金門島上設立一所大學是許多金門人的願望,從民國86年8月2日國立高雄科學技術學院金門分部掛牌揭幕,至民國92年8月1日國立金門技術學院獨立設校,到即將在今年8月1日升格為國立金門大學,金門各界為以金門為名的這所大學所投入之資源不可謂少。
然而,我們也注意到,就在府會首長宣示賡續支持金門大學發展的同時,金門縣議會幾位議員則對金門縣政府逐年編列獎掖金門大學之建校基金表達了不同意見,網路論壇上對於縣府編列預算補助國立金門大學也有許多討論,反對者之所以表達疑慮,要係認為由縣市政府編列大筆預算獎勵一所國立大學似不恰當,除此之外,亦有人認為金門大學的師資與學術水準尚有向上提升之空間。我們以為,無論是縣府對金門大學的經費挹注,或是各界對金門大學的殷殷期待,無非是希望金門也能擁有一所一流大學,並且期待金門大學能帶動地區各項產業發展,甚至成為兩岸學術與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
其實,目前金門技術學院亦將學校定位為,小而精、小而優、小而美之精緻型大學,並積極鼓勵教師研究,提昇優良的教學環境與效果;同時結合地方產業發展特色、善盡文化遺產的保存與發揚、配合兩岸情勢之變化,及國家未來發展需求,並以「 文化資產保存、創意設計與觀光產業的開展」、「華僑事務及僑鄉文化研究的重鎮」、「二十世紀冷戰與戰地文化的研究」、「扮演兩岸的橋樑」、「協助地方產業的開發」、「島嶼科技研究的基地」、「資訊及電子技術整合服務」、「加速與世界與接軌」等作為學校發展重點與特色。
儘管金門大學前揭學校定位與發展重點,相當程度確實掌握了學校的特色與契機,在此還是提供淺見如下:
其一,關心金門公共事務:大學不是象牙塔,大學之所以值得尊重,不在於校地有多廣闊、建築有多宏偉,甚至不是因為這個學校的教師每年產出幾篇論文,而是這所學校能否以實際行動關心社會、改變社會,殊難想像,一個以金門為名又廣獲地區各界支持的大學如果不關心生活在金門島上的人與事,究竟要如何贏得肯定?金門大學的師生應以更為具體的行動展現其對土地的熱情,引領對金門公共事務的關注與討論,促成社會進步。
其二,提升金門民主素質:解嚴以來,金門的民主發展遲遲無法進入正軌,其中選風敗壞與政府效能不彰尤其為人所詬病,金門大學除應促進地區有形的各項產業發展之外,更應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以各種作法從根本改變金門選風,提升金門民主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