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閱讀牧羊女──從《五月的故事》到《裙襬搖曳》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907
字型大小:

「一串噹噹聲響;不似風鈴,不似浪鼓,似一種喜悅的音符。吸引成群孩童,我看見孩童手上的銅幣、紙幣、瓶子、鋁盆。這一些均可換取一團雪白、香嫩、軟的咬不斷的麥芽糖。」 ──牧羊女〈假如 麥芽糖不賣〉(1976)
「生活的美好就是打開記憶的匣子,影像裡是飛揚的青春年華,穿著輕飄飄圓裙,讓裙襬隨風搖曳,不管前面風景是否險峻,仍然適意向前行。」
──牧羊女〈我的裙襬隨風搖曳〉(2010)
一支可以堵住一個欲望童年的麥芽糖,一場燈光五彩繽紛的《往事只能回味》演唱會;在浯島湖下村,在台北小巨蛋,跨越了三十多年的時空,構成了〈假如 麥芽糖不賣〉、〈我的裙襬隨風搖曳〉的記憶風景。
請問,「牧羊女」還在嗎?
星期五夜晚國家音樂廳《簪纓戀戀浯水情》曲終人散之後,我從泛黃的剪貼簿子裡尋找牧羊女。〈假如 麥芽糖不賣〉、〈失落在天堂邊緣的〉、〈化妝〉……,不再有的鉛字粉墨登場,一格一格,字裡行間依然是音韻節奏的跳躍。緊接著的翻閱,〈燕南書簡──給牧羊女〉,一九八○年九月的島鄉報紙副刊,「是先記得我們這裡有一個牧羊女,再想到女作家張秀亞有本書也叫『牧羊女』,覺得這名字很具有北國風情的味道,是不是錯覺,都是因這名字的典雅。時空的不饒人,今天想要去找尋牧羊女的足跡,在哪兒呢?『假如 麥芽糖不賣』、『紗裙辮子與成長』,這些很輕鬆自然的題目,都是妳的象徵符號。」十八歲,浪跡台北一年後歸來的山居短暫停駐,我以生嫩的筆觸,再次發出找尋同屬出鄉關的牧羊女的微弱訊號。
「牧羊女」是我們那個被砲火、鋼刀、鐵絲網困守住的年代,一則帶點鄉土寫實神秘夢幻色彩交織的欲望閱讀。而〈假如 麥芽糖不賣〉、〈最後一班車〉、〈五月的故事〉、〈木麻黃的秋天〉等篇章,如同跳入文字裡的精靈,很難從閱讀地圖抹去。「幾乎每天下午四點鐘,總是那位刻滿歲月的臉消瘦的老人,擔一擔用竹簍筐頂著木板放著麥芽糖的擔子從門前經過。噹噹聲悅耳而清澈,我帶盼望神色望著他,我想他應該賣予我一塊糖,可是他不曾注意我這『大孩子』,面前經過,找一群孩子堆的地方停下,假如他麥芽糖不賣,我仍然要買」,「前天,我追著那賣麥芽糖的老人,他困惑地望著我。小豆芽說我們要買,真的。他動那雙皺而瘦的手敲下一塊,接著用塑膠紙包著。雪白雪白,我真捨不得吃」,以大孩子之眸追逐著童年之心,散文中舖陳出戲劇情節,牧羊女的〈假如 麥芽糖不賣〉,並不華麗的清淡語言,卻飽滿出濃烈鄉情;不僅能寫實心中的故事,也很能詩意給寫沿途的風景,在〈木麻黃的秋天〉中,我們看到了「雖是秋天,由於木麻黃頂立,放眼望去,一片遼闊原野鬆軟橙黃,沿途有苦苓林、尤加利、相思樹、蘆葦。以及不知名的雜草,但以木麻黃更為特別,高而瘦。針葉隨風緩緩撒落。我騎著單車,馳奔於馬路,周圍孩童嬉戲,他們並不曉得秋天的」,撒落一地的針葉,騎著單車子的大女孩穿過一群嬉戲的孩童,微嘆出「他們並不曉得秋天的」,華美或者哀傷?而所有藏在「麥芽糖」、「木麻黃」中的青澀,終究要化作辭鄉之後〈五月的故事〉的開始沾染烽火紅塵,「已經好幾個五月了,五月是傳說,傳說不沒有畫面,看不到色彩,微風依舊,五月有『我們六個』理想與抱負,奇異的五月有我的戀情,也同樣妳告訴我琬五月即將歸來,不管如何妳要我歡迎這喜歡悲劇哲學的女孩」。
一九七○年代,我們追著〈假如 麥芽糖不賣〉、〈木麻黃的秋天〉裡雙十年華、早慧在文學田野的牧羊女,她也為我們整理、留下一冊《五月的故事》,未經太多世態、世故琢磨的散文集。但《五月的故事》也宣告了一個鄉土與夢幻的「牧羊女」的告別。
自島鄉、文壇,徹底消失了二十多寒暑,牧羊女以移植、拓墾在大都會的《北方牧場》專欄文字,再又結集《裙襬搖曳》復現。脫離紗裙、辮子,經過塵世「化妝」後的牧羊女,「隨著悠悠歲月,時而似風兒吹過,時而似狂風暴雨」,重新搖曳生姿。
將《五月的故事》、《裙襬搖曳》,置於桌燈下比較玩味,我閱讀到一個楊筑君、兩面牧羊女,套用她自己的說法,「各有風景,怎麼看她,隨你!」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