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排名的賽局與迷思
上海交通大學日前公布今年最新的世界大學學術排行榜,台灣大學排名第127名,比去年躍進23名,並首度超越新加坡國立大學,居台、港、中、星第一。上海交大所進行的排名主要是根據各校的科學研究成果、論文被引用率、校友與教授獲得諾貝爾獎、費爾茲獎(Fields medals,數學領域傑出貢獻者)等指標加以記分,一般被視為重視基礎科學、理工、醫學而較為輕忽人文社會領域的排名。
另一個常被引用的大學排名是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排行榜。他們採用同儕審查與量化指標來評鑑,各占50%的權重,前者針對大學聲望,後者則以企業雇主評量、論文引用率、生師數比、國際教師數及國際學生數為指標。其中,大學聲望多為抽象的印象,很容易忽略一些知名度較遜的大學表現。但實際上亞洲各國的頂尖大學,無不以提升前二者的排名為辦學績效,投入大批的人力物力。
美國財經網站富比世(Forbes.com)則是提出以學生為本位的排名方式,以學費、畢業生薪水和學生在校求學等指標為準。令人意外地,位於美國麻州伯克希爾山區、全校只有2,200名學生、台灣歌手王力宏母校的小型學院威廉斯學院(Williams College)榮膺全美最佳大學,擊敗許多常春藤名校。威廉斯學院除了重視大學部的教學品質外,學費固然高達每年37,640美元,但校方盡可能提供給學生的財政資助,有相當大的比例將學生學費貸款轉為不需償還的助學金,大大減輕學生和家長們的負擔。排名第2的普林斯頓大學亦是以優質師生比例為著稱的小型知名大學。饒富盛名的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分別居第5、第8與第10名。
對於新興的、規模較小的金門大學來說,短期內要追求以學術表現為主的排名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不過以富比世網站的排名指標來自我鞭策,也許容易在一定時間內建立自己的辦學特色。簡單地說,就是以學生為中心,專注教學及發展特定學術領域做為近程目標,方能在大學膨脹的全球化年代力爭一席之地。金門縣政府提供了豐厚的獎助學金,減輕學生與家長的負擔,絕對是金門大學成功的充分條件,一如麻州的威廉斯學院。
然而,追求教學品質的提升、建立優勢的研究領域是大學的靈魂,沒有這個必要條件,談不上是一所好的大學;同時師生也需要有所體認,受惠於金門,必須有所回饋,積極投入社會實踐,讓金門大學成為金門永續發展的推進器、社會公平正義的守護者。金門可以善用台灣多元民主的文化優勢,從軍事對峙的前線轉型為提醒中國大陸民主人權、環境保護、歷史保存等新前線。坦白說,招收中國大陸學生之目的不能只是為了學校本身的生存,不能帶著教育商品化的邏輯;重要的是,金門大學(或者台灣的各大學)準備給他們什麼,以及如何透過教育的內化效果,促使中國的年輕世代思考文明崛起的重要性(龍應台語),而非窮兵黷武式、暴發戶式的大國崛起。
許多專家悲觀分析,這一代年輕人成長於有經濟成長率、但缺乏就業機會的年代,將是一個失落的世代。大學,是一個賦予年輕人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能力(empowerment)的所在。失落的世代,大學絕對有責任。從這個問題點出發,重新思考當前大學教育的價值、策略與方法,加上前述所提出的想法,才是金門大學得以具備競爭力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