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門國小教師員額編制問題
目前金門國小教師編制仍維持每班1.5人,造成國小教師課務負擔重,尤其目前地區國小多是六班的小校,常造成外人的迷思,認為小校學生數少,教師較輕鬆,其實六班的小校學生所排的學習節數和教師應授節數,除了兼職的主任和組長有不同以外,其餘跟大校一樣,惟一的差別只是老師的作業量和考卷數量較少而已,但小校的兼行政教師由於員額較少,業務負擔相對高於大校,一般兼導師也要配合很多縣內藝文體育活動,國語文競賽、科展作品比賽等,一樣不可少,而大校的教師編制則因教育部補助的2688專案教師,對大校、小校都一概每校增加一人,依比例教師編制反而比小校少,因此造成今年除中正國小外,湖小和其他較小型之學校,均發生課排不完之現象,究其原因,在於教育部的2688專案教師只是權宜措施,只能聘代理老師並兼導師。
以目前六班的小校為例,輔導組長因為編制的關係,要兼導師卻排正式組長的任課時數,依據「國民小學課程綱要」學生學習節數排低限,全校至少也要164節,而所有兼職主任、組長、導師授課時數均排高限總節數也僅能排158節,尚不包括兼資訊教師減授的2節和兼國教輔導團員減授的3節課,學生學習節數和教師應授節數差距6-8節,這些課誰上?國小正式老師依法不能領超授鐘點費,但安排給2688代理教師超授太多課,又易影響教學品質,因此對國小教師的課務負擔和分配問題,中正和湖小教師會迭有反映。例如:今年湖小所有兼職、導師和科任教師,上課節數均排高限,還有3節課沒人上,問題即出在班級教師編制人數不足,因此要解國小老師之課務負擔太重的問題,純以教育部2688專案代理教師來應急只是權宜之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必須從根本面逐年提昇教師編制每班教師數由1.5人提昇至1.8人。
其實以每年提升班級教師編制人數0.1採四捨五入計算,全縣不過只須增加24人,以新進教師待遇每月約5萬元計算,每年14.5個月薪,每人約需73萬元,24人約需一千八百萬,如此再加上教育部的2688專案代理教師(費用由教育部撥付),則六班以下的教師數將增為11人,屆時輔導組長將成純兼職不用再兼導師,大型學校中正將可增加正式教師約4-5人、湖小約2人、沙小1人,將可逐年解決老師課排不完的問題。
金門目前地方財政尚稱充裕,社會福利甚至獨步全國,縣政府為幫助金技升格為大學,三年每年將挹注3億元共9億,金門有大學我們樂觀其成,但縣府和議員們不要忘了金大是國立大學,它的經費基本上應由中央補助,若有不足需要發展學校特色,再由地方政府來支援較為合理,況且金大收的大都是兩岸的學生,而非金門子弟,金門的未來操在我們下一代的手裡,因此縣府和議會應更多關注基礎的國民教育和中等教育,惟有紮好基礎教育的根,才有辦法向高等教育開花結果,因此縣政府應在合理範圍挹注經費,逐年提昇國小教師編制每班教師數由1.5人提昇至1.8人,以減輕現下老師的課務壓力和學校排課難題,以提昇國小教育之教學品質,相信這有助於提升金門學子的基本學力和國民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