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國小教師編制問題
「天地君親師」,教師這一行一向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職業,但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特別是近十年的教改,師資採取完全開放,以市場競爭型的師培和甄選體制,造成師資水準提升,但師道似乎日漸淪落,一點點師生衝突或管教的失當,在搶食收視率的台灣媒體的誇大、渲染和炒作之下,讓社會大眾對老師觀感不好,以致過去政府為尊崇中小學教師的安貧樂道和犧牲奉獻,而產生的免徵所得稅(包括軍教)等措施被取消後,軍人政府採取課多少稅補多少薪水,而教師們同意課稅(其實是變相的減薪)後要求將「所課之稅回饋國民教育支出,以改善教育環境和減輕教師課務負擔,讓教師多一點時間進行教學準備、研究進修,以提昇教學品質。」,甚至要求政府在經費加碼去改善台灣的中小學教育環境和品質,這一點願望竟然也很難實現。
「良師興國」,台灣近三十年來所締造的經濟奇蹟除了跟政府教育普及政策有關以外,其實有一大部分的原因應歸功於中、小學老師的奉獻和努力,辛勤而紮實地教導孩子;而且老師更是除了父母以外,影響孩子最深遠的重要他人,尤其在現代社會家庭功能與親職權威日漸式微,社會各界對老師的要求與期待也日漸殷切,事關下一代的未來發展和競爭力,教育這區塊更值得我們關心,尤其是基礎的國民教育更需要地區政府更多的關注。
筆者前於九月廿一日之浯江夜話曾有提及:政府應逐年提高國小每班教師編制從1.5至1.8人,以減輕國小教師課務壓力和負擔,當日即有一位金門的教育前輩反映,在金門未有2688制度實施之前即大於1.5。88-89年前全校六班10位老師。未滿九班之小學增加一位老師。金門自民國九十二年開始實施二六八八專案(此專案係民國九十年時,教育部為了要彌補國小教師的不足,師生比過低的情況,因為全台灣總共有二六八八間小學,而每個學校可以有一位兼任教師,所以就被稱為「二六八八專案」。),分析其背景可能是因當時開始全面實施國小英語教學,因而為增加教學人力資源所想出的權宜措施。
國小教師編制員額不足問題由來已久,大家都在抱怨政府卻沒有解套的行動。今年一月廿五日金門縣教師會的理監事和會員們在「與縣長有約」時面見李縣長,致送「念茲在茲,任重道遠」賀匾,表達誠摯祝賀之意,並期許李縣長兌現競選時所承諾的教育政策與願景,會中當時中正國小教師會理事長洪建新,曾提出建請縣長協助國小教師編制每班教師數由1.5人至1.8人,李縣長傾聽之後相當重視,並表達將針對實際需求面來切入改善,至於法令有相關規定部份,將依法推動執行,當然若要依法行事,教育部規範國小教職員編制準則-每班教師數至少1.5人,而全校未達九班且學生數超過五十一人者,另增置教師一人。縣政府實不應將這位增置教師的員額取消掉,而用二六八八專案代理老師來取代,因代理老師每年流動大,且不能兼行政職務,對學校辦學而言是不利因素。當然就金門的未來而言,其實紮好國民教育的根,投資國民教育才是投資金門的未來,因此逐年提高國小教師編制每班由1.5人至1.8人,營造優質的基礎教育環境和品質,栽培好金門子弟的根基才能使我們金門擁有更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