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上進步
在金門開車,不管是在地人或外來客,都會讚嘆樹影婆娑、空氣清新、車少路寬,可以盡情享受自然風拂面的快感,可以盡情享受「此條大路為我開」的快感。
但車子開到幾處「資深」的國民住宅區(像金城安和、鳳翔、富康、金城,山外的信義…等),又會忍不助批評沒有綠化美化,巷道狹窄,沒處停車,再一旦碰到巷路中有停車,車子要轉彎就像在考執照,萬一技術不好碰到撞到,尷尬在所難免。
這幾年金門真是發達了,大家有錢,代步的車輛越買越多,根據99年9月份的「金門縣統計月報」,金門縣現有各種車輛:輕重機車有40726輛,小自用車有20689輛,比之85年底,輕重機車是19986輛,小自用車是7915輛,已經成長了2倍左右,住宅的土地沒有變大,車子卻越來越多,當然「停車」的問題,變成傷腦筋的問題。
從兩個角度來看這問題,這是時代在進步,舊的規矩跟不上新的發展;而從另一方面來看,這時代大家都很忙,為爭取時間,為圖方便,就近停車,顯現出大家都顧「私利」而忽視「公利」,這個事實印證在最近金門島上突然有53條(金城鎮33條、金沙鎮5條、金湖鎮8條、金寧鄉4條、烈嶼鄉3條)列管的「消防通道」,這是路政的新規定,是有顧到「公利」,但也妨礙了相當的「私利」,這應該可算進入公領域的議題,值得討論。
「消防通道」在台灣在大陸,都有,台灣有,是在民國92年9月1日凌晨在台北縣蘆洲市民族路「大囍市」社區,發生了一場喪失15條人命、69人輕重傷的火災後,才有的法律規範。而大陸何時有,不甚詳,我從網路的搜尋,有則「蘇州停車新規定,堵塞消防通道最高罰款20萬」(2008年07月15日19:05;人民網),看來大陸應該很早就有所謂的「消防通道」,而且還會祭出重罰。
觀台灣的社會民情,經常是出了狀況,付出了慘痛代價,才趕緊亡羊補牢。蘆洲市的大災難,據追究,部分原因在於火災現場的巷道,受到停車阻塞,導致消防車無法及時進出,延誤了黃金的搶救時間。至今,觀看YouTube的中天新聞影片,災民赤手握住繩索,從樓上急速下滑,因耐不住重力加速度,手掌疼痛,鬆手摔死的畫面,叫人啞口無言。
我長大以來,有二次鄰家的火災,叫我忘不了,一次是童年時代,我家住在後浦街,隔壁不遠的打鐵店,半夜突然起火燃燒,前後左右的鄰居通通驚醒,起床打井裝水救火,但熊熊烈火像解渴一樣,吞掉一桶又一桶的水,火焰的熱氣逼人,囂張的燒,隔天,只見焦黑漏空的樓板,頂住一片藍天白雲,過往的行人莫不擲聲噓嘆:一間店厝沒了(那時候,後浦街的一間店面是一個大財產。);另一次是在成年後所見,則不忍述說。
最近,我家的社區巷道,不知不覺中畫了紅線,寫下「消防通道」的字樣,我查了98年10月22日金門網路報導:「針對本縣既有道路寬度7.5公尺以下者,距離有人居住或使用之建築物在80公尺以上之道路,或連接有人居住或使用之建築物之道路,救援車輛(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救險車及警備車等)能順利抵達之區域(如巷口)劃設消防通道,消防通道應保持3.5公尺以上淨寬。」(金門縣政府劃設及管理消防通道執行計畫),讓我一下子想到,我們的政府終於趕上時代,有在注意百姓住的安全,也訂有罰則,可想而知,百姓的停車多少會受到限制與不便,批評的聲音多少會有,當然,政府下一步要考慮到的是停車場的問題了,居民的停車場到底夠不夠?金門的土地好像越來越貴?我們的公共設施要如何規劃檢討,好跟上時代潮流,應付百姓所需?而我們百姓要如何兼顧「公利」與「私利」?避免災禍於萬一,也是優質公民必須擁有的素養!
「沒車真甘苦,有車也煩惱!」,我們的生活已經少不了車行代步,停車問題與居家安全是有連帶關係的,「消防通道」正突顯這議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