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從金門學看金門

發布日期:
作者: 陳世聰。
點閱率:678
字型大小:

十一月十三至十四日,有幸參加了二天的「金門學研討會」,金門學這一名稱近幾年因著國內各大學研究所在職專班的蓬勃發展,地區進修風氣日盛,和在地化研究的提倡,已然蔚為國內學術研究的顯學。個人雖是首次參加金門學研討會,但個人以為金門學此一研究領域:係以金門在地文化為經,以金門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為緯,對金門的歷史文化進行考證探討、現況研究、未來趨勢分析、發展策略規畫和提出實際的行動方案。
二天的研討會聆聽了台金兩地的學者專家,尤其是來自台灣各大專院校、公部門和非營利組織的許多學者專家鄉親碩彥和關心金門議題的台籍同胞們的研究分享、評論和對話,讓我覺得金門真是文風鼎盛、人才濟濟,人才輩出,深覺與有榮焉;只是政府部門如何針對這些旅外金門碩彥,多加整合連繫建立連絡網絡和人才庫,並定期舉辦類似的論壇和研討會,以為金門未來發展尋求共識和策略是值得努力的方向。
二天的研討會讓個人深深感到:金門在地文化的保存-共同記憶、懷舊記憶、舊生活方式的保存與發揚和金門文化的復育與復興-還原、修復、歷史感的建立等,其實金門官方和民間均已作了相當的努力,且有一定的成果。但是現代文化的價值在於創新、包裝和行銷:知識經濟時代知識是可以賣錢的;同樣的我們也可以賣文化,各種出版品、博物館、影像紀錄、文學著作、公共藝術、音樂展演和經過文化包裝後的特產等,只要是能凸顯金門獨特的生活面向的所有精神和物質的資產和附屬作(產)品,都是屬於文化經濟。金門未來的發展,不應只靠金酒、金烈大橋、金廈建大橋這些硬實力,金門必須善用自己的軟實力-由官方加上民間自發開創的文化創新、社區營造的產業和產值,以豐富我們的觀光資源。
個人相當認同現任高師大副校長的吳連賞鄉親的看法,金門的未來發展定位相當清楚,不再是經濟化生態島的思維,而是生態化的經濟觀光旅遊島。尤其在後現代全球化和在地化的矛盾中,當所有城市和區域都在努力耕耘自己的身分時,我們也要問問自己:我們金門是什麼?有什麼?和別人有何不同?這就地方意識,鄉土認同,金門必須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與會學者專家也提出許多具體的建議和策略,如:全力規畫世界級的金門主題遊樂館,創造唯一的獨特性,以吸引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成立博物館收集、保留民俗文物;以在地的特有產業來扶植觀光;金門景觀(雕塑)的未來發展應用新舊併存的古蹟景觀維護手法,朝軍事文化設施、生態藝術、海島景觀的藝術來努力。此外,善用曾在金服役的二百萬退伍軍人對原駐地的人、事、地、物產生地方依附和懷舊情感,強化前往原駐地的觀光動機和推薦意願。
個人以為文化和生態是金門最重要的資產,自然生態、低碳節能、豐富文化、樂活慢活、養生有機,其實就是金門可能創造的全球在地化魅力,但是文化和觀光資產是需要用心費力去累積和保存,而觀光卻可能帶來破壞和干擾,因此向外來的貴客酌收門票費用,是對文化、生態和在地人一種尊重,發揮金門的軟實力不能走免費的文化。金門的文化財、生態財和蓄勢待發的文創產業,其實比金酒等產業更有經營的潛力和發展。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