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在打砲
「李明博要南韓軍方赴金門取經」,99年12月8日聯合報要聞版斗大標題一下子把金門亮成焦點,韓國總統李明博,在主持第五十一次內閣會議裁示:軍方需要增強與北韓隔海相望的「西海五島」軍事建設,讓這些前哨島嶼成為軍事要塞,並提供居民就業機會,創造安全的居住環境。這種戰火下所締造的願景,何以找金門為模範。
我特地搜尋了南韓「西海五島」的資料,這五島由西向東,依序是白翎島、大青島、小青島、延坪島和隅島,錯落在南韓「北方分界線(Northern Limit Line)」的邊境,「西海五島」中,面積最大的是白翎島,(面積有46.37平方公里,居民有5千多人,駐守4000多名韓國海軍陸戰隊。),其次是大青島、小青島(大青島實際面積不祥,小青島面積僅有0.024平方公里,居民分別有1200人以及270人,兩島都駐有韓國海軍陸戰隊,人數不詳。),而延坪島是此次北韓砲擊之地,其中大延坪島面積有6.19平方公里,小延坪島面積有0.94平方公里,居民有1800多人,駐守1000多名韓國海軍陸戰隊。還有一座隅島(無居民,駐紮60多名韓國海軍陸戰隊),可以說都是蕞爾小島,但因為戰略意義重大,因此韓國不惜駐紮重兵,成為扼守北韓出入黃海的邊關要塞。
南北韓軍在「北方分界線」兩側都佈置有重砲,韓國有炮身長8米、155毫米口徑,最大射程達到40公里,殺傷半徑橫縱向50米的K-9自行火炮;北韓佈置有1000多門射程達27公里、口徑130毫米,以及射程12公里、口徑76.2毫米的海岸炮,北韓砲都隱藏在有5米長軌道的洞穴內,能夠前後移動,直在射擊時才從洞裡拉出來,而韓國的「西海五島」,全部在北韓炮的射程內。
一個離島一個大陸,這種形勢,與過去國共對峙,金門島與大陸,如出一轍。難怪會讓韓國總統想要一探金門在經過60餘年,能夠脫離炮火威脅,百姓能夠安居樂業是怎樣作的,這幾年,金門在發展觀光,我們也曾心儀韓國的板門店,法國的諾曼地,沒料到我們也會被我們所羨慕的人羨慕。
其實在過去的六十年,金門百姓的生活,都跟戰爭套上關係,因為國軍的撤守,我們百姓的房子被佔去住,我們的田地被圈畫,我們的房子被砲擊,我們被規定要打靶受訓當民防隊,我們被規定不可以思想太多,否則會被懷疑不忠誠,我們生活上不可以有照相機、籃球,出門糧食要有票券配給,阿兵哥的司令官是金門最大的官,金門的縣長要聽他的;但從另一個角度想,如果沒有阿兵哥,搞不好,我們不知道要到哪一年才會有公路、機場,哪一年才會有產業工廠,那一年才會有街路市集,哪一年才會有中央政府願意發動大批的人力與財力來建設金門,說起來,金門是受戰爭之害,也受戰爭之福。
我是不知道韓國「西海五島」的居民,會不會因為處在戰地,生活上也要受到許多限制,也不知道這個時代,南北韓雙方的軍政首腦,會用什麼「撇步」來控制人民的思想。
記得小時候,對面阿共ㄚ都是利用「單打雙不打」的砲彈,飄落下來一捆又一捆的宣傳單,我們被規定撿到不可以偷看,要拿去交給老師或警察,我們都真的很乖不敢藏,直到今天,我一直遺憾沒留下任何一張曾經害我被抓去警察所作筆錄的傳單,那是我在高中時代,因為不小心把明天要拿去交的傳單放在家裡書桌上,不可思議的竟然被查戶口的警察查到,然後帶到警察所作筆錄,害我怕得手心都是汗,因此對於「傳單」,我是又愛又恨,因為在那「鐵幕」時代,大陸同胞只能吃土吃樹根過日子,竟然還能夠印出比當時我唸的教科書還漂亮的「傳單」,真的不可思議。
不料,這個遺憾,最近讓我補足了,一位同我一樣有古物癖的廈門朋友,最近寄給我一本1982年大陸出版的「閩南風光」畫冊,全書彩色銅版紙印刷,在序文中有這麼一段:「本社特編印這本畫冊,俾能為盼望祖國統一,親人早日團聚的台灣軍民同胞,了解閩南的自然風貌,名勝古跡和近三十多年來的發展變化,促進海峽兩岸同胞的互相了解,這就是我們最大的願望了。」,這本書據我朋友告知,是當年中共對我方的空飄宣傳品,因此才以繁體字印刷,這本書至今紙張斑黃,但紙角毫無摺痕,品像極佳,可說是「善本」,這種宣傳品,畫面真的很吸引人翻閱,但要它負擔改造老百姓的思想,恐怕很難,只是我今天見了它,感受到這是一本珍奇的戰爭「遺物」,讓我產生一份很特殊的情懷,叫我想保存它,人類就是很奇怪,討厭戰爭,又對戰爭的東西,有些遐想。
金門的戰爭經驗,帶給老百姓安居康樂的,歡迎韓國來學,至於一些莫名其妙打了半天,後來又後悔得要死的無聊事,也叮嚀韓國學會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