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徘徊在古蹟與生活之間

發布日期:
作者: 蔡鈺鑫。
點閱率:640
字型大小:

金門是一座文化豐厚的島嶼,島雖小,島上數不盡的文化資產,卻讓她能伸展無窮的希望和偉大。古蹟就是這些文化資產的一根重要支柱。
從小,我就生活在古蹟之中,一舉一動,一呼一吸,無不是古色古香的文化氣韻。從一兩百年的瓊林古厝,到吃飯用的碗盤湯匙和筷子,都充滿了歷史和文化。當年,可能是年幼無知,可能是人在福中不知福,也可能是把習慣當理所當然,竟不知珍惜家中的古物,更不懂欣賞一磚一瓦一桌一椅,所泛發的歷史真理和文化價值。離家後這些年,生活環境幾全是現代的材質和物料,十足的現代感,傢俱常更換,日用品也常是消耗品,用完即丟,或用一陣子即扔。相較之下,金門生活的日子,惜物愛資的精神和實際,遠比現代化生活,來得簡樸、真實且環保多了。
近幾年,每次回到金門家,都會站在每一件古物前,久久凝視,深深思量,流露出思古與不捨的幽情。也許是屋頂端的兩條燕尾,也許是屋裡的雕龍畫棟,也許是一扇大木門,也許是一小片石窗,都讓我流連忘返、懷思追憶不已!隨著年紀增長,我對金門家的骨董和古蹟,漸趨保護和保守。小時用的碗筷,如今,捨不得用,急忙收藏起來,換成現代的瓷碗塑膠筷。回想起來,小時太無知太奢侈了,常將古物毀損而不悔惜!小時常聽到「台商」到金門來,搜購古董古物,如今看來,豈是遺憾、愧疚和惋惜能形容於萬一!
不過,這些年,倒也使我認真思考起一連串問題:到底古物或古蹟和現代人的生活,應該保持何種關係?古物是被動欣賞用呢?還是主動扮演現實生活的角色?古蹟和現代生活應做何種對話和互動呢?越想心湖的迷惑是越織越密,一波波漣漪開來。
左思右想,最後採取一個折衷的中庸辦法:看古物和古蹟的等級和性質而定,若稀有珍貴到必須進保險箱,就當傳家寶守護吧!若生活上方便使用,且不易損壞,例如:古床、古桌、古椅,就讓它們增添現代生活的一些品味和質感吧!
古蹟和古物存在一些人類歷史與文明的至真至善至美,所以,要好好珍惜。有些古物和古蹟,啟發和鼓舞的意味,大於實用的價值。有些則兩者兼具。理論上,每個朝代或時期,都可能創造或誕生一些足以讓千秋萬世品賞或振奮的「古蹟」和「古物」。實際上呢?我們這一代能為人類歷史建造多少的真善美呢?其實,公民營部門的任何一點一滴的建設,不分巨細,只要盡心,只要盡力,都可能留下一些不朽的價值。正在進行的「金門大橋」,就是佳例。金酒和陶瓷廠都可能創造出價值;民間在食衣住行育樂的創作或產物,將來都可以成為「古蹟」和「古物」的範本。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