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成長的旅程

發布日期:
作者: 蔡振念。
點閱率:654
字型大小:

我們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段孤獨的旅程,痛苦與喜悅相伴而來,這也是為什麼在許多文化中,啟蒙儀式總是一種英雄歷劫後的回歸。在文學上,荷馬史詩《奧德賽》中的攸力西斯流浪二十年後方得回到故鄉綺色佳;在心理學上,英雄的旅程象徵了個人自我的追尋,英雄歷經劫難,斬除心中的妖龍陰影(shadow),才得以忠實地面對自己。
心理學者皮爾森(Carol S. Pearson)在她的《內在英雄》書中,反覆強調的,無非是人在追尋自我,最終成為內外和諧的魔法師原型之前,往往必須經歷過各種不同心理原型的階段。首先,我們可能是天真者原型,生活在伊甸園之中,以為周遭的人、事、物皆為滿足自己而存在。也可能是孤兒原型的受害者,渴望被慈愛的父母妥貼照顧,因此執意尋求安全感,而忘了生命的豐富就在於獨立自主的不斷冒險,我們必須如流浪者原型一般,不向命運低頭,拋棄安全穩定的環境或生活,勇敢出發尋找自己真正想要的東西,只有甘冒孤獨和失愛的恐懼,選擇自己的路,才是成為英雄的條件,也才能既自主又愛人。但在人生旅程上成為圓滿的魔法師之前,我們還需要經歷鬥士原型的階段,鬥士使我們取得理智的力量,學習分辨有價值的觀念或路徑;取得精神力量,了解什麼能為我們帶來豐富的生命,並敢於為自己的價值而戰。然而,如果一味停留在鬥士階段,將使我們蒙蔽在競爭的邏輯和文化之中,譬如我們許多教育工作者仍把學習過程視為與他人的競爭,將學生以量化的成績分為成功者和失敗者,學術界也把競爭的能力與教育品質劃上等號。但只要有競爭就有恐懼,恐懼自己不夠優秀或被淘汰。恐懼使我們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做真正的自己。不能認清自己的價值,則人有可能成為殉道者原型,為了取悅別人、雇主、父母等而艱辛工作,甚至以個人健康和幸福為代價。
成熟的人格則是魔法師的原型,在此中我們體會到我們創造了自己和自己的世界,並且有能力為自己的生命負責,我們有能力去愛,愛自己也愛他人,相信世界豐饒,不必貪求他人之物也可讓自己生命滿足。魔法師其實就是我們內在的自我。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