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金門﹐以及一九七九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1,160
字型大小:

太武山,金門最高點。我後來得知,山的命名,得自遠古時代,太武夫人於山巔吞吐日月,修煉仙術。小時候不知成仙傳說,只聽說太武山雖屬堅硬花崗岩,卻山腹鑿空,內置槍械室、營舍、電影院與醫院;又說裡頭阡陌縱橫,像迷宮,不慎走失,就可能找不到出口。
兩岸對峙,讓一座山,失去萬年骨,若太武夫人下凡重遊,可還識得?
太武山是軍事重地,只開放農曆正月初九,放行善男信女,前往山巔海印寺焚香祈禱。我還記得小時候太武山上人潮滿滿的模樣,到處都是人,弟弟還因而擠丟了,發現他時,正一個人哭得失魂落魄。這也是弟弟被我深深記憶的事件之一。
進出太武山,都會經過一只大勒石,上頭刻著「毋忘在莒」。最早是在一九五二年三月,蔣介石親為題字,金門各界銘刻紀念,真正讓它成為知名景點,卻在一九六四年,駐太武山五四○九部隊士兵郭兆烈,發起「毋忘在莒」運動,各界熱烈響應。
四十年後,我不禁好奇,小小一名班兵,何以有此宏觀,發大志、做大事,並順利使他的思維,無懼軍法、穿越鐵絲網,在各地綻放?我連想起曾讀過小金門烈女廟的建廟事由:少女悍拒中共士兵污辱,憤而投海自盡,屍體漂到小金門,念其貞烈,因而建廟祭祀…此刻回想,總覺得傳說的背後,不乏政治的宣傳哪。
「毋忘在莒」雖是名點,卻得下車登高,多數觀光客寧就翟山、水頭。我回鄉,常爬太武山,見居民晨起健走,不見觀光客興奮留影。那四個字,兀自靜靜鎮守,苦等著願意被它驚起的人。
一九七九年,「毋忘在莒」曾是鄉愁慰藉。這一年七月,我十三歲,與父母遷居台灣,沒電、沒網,只賴書信往返,後來,我進戲院看電影,在唱國歌的影片上,看見這幀石刻。同年十二月,中共與美建交,民心浮躁,不少人賤賣家產,遁逃他國。這四個字再被炒熱。隔年一月一日起,中共停止單號砲擊金門,爺爺、奶奶,終不必為躲砲彈,而漏看連續劇;這是一九七九年,屬於我的大事。
幾年前應廈門文協邀請,遊覽鼓浪嶼、大小嶝。大嶝島,像另一個金門,重建軍事廣播站,佈置文物,招徠遊客。室中展示對峙時期,兩岸空投與海漂物資,並表列男女兩位戰士英勇事蹟,比如潛伏金門次數、斬敵幾員、蒐回多少情資等。金門稱這號人物做「水鬼」,卻是這頭的英雄。
我望著展場外,全球最大的軍事喇叭,依稀聽到許多個童年的午後,空氣中震盪著播報員字正腔圓的聲音。原來正是你啊,隔著海,跟我述說不同的故事。
我看著它。一個朋友,認識三十多年了,卻到今天才見面。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