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百年十大歷史事件

發布日期:
作者: 羅德水。
點閱率:2,679
字型大小:

延續昨日「百年十大歷史事件」,筆者以影響金門人深遠程度為選取標準,後五則影響金門的重要歷史事件還包括:
六、民國47年823砲戰:長期以來,金門的戰地意象深植人心,其中尤以發生在民國47年的「八二三砲戰」更為金門戰地形象的代表,事實上,自古寧頭戰役以降,國共之衝突即未曾停歇,民國43年還曾爆發第一次台海危機,823砲戰則是第二次台海危機的主軸,無論毛澤東發動823砲戰,是為了藉以試探美國對於介入台海危機的態度,或是向蘇聯展示其獨立性,這場從民國47年8月23日至10月5日,歷時44日的砲戰,可以說是一場奇特的戰役,一言以蔽之,北京希望透過砲打金門以彰顯其「一個中國」的主張,因為砲打蔣介石所控制的中國領土金門,意味著此時的國共戰爭只是之前國共內戰的延續,毛澤東後來甚至領略出著名的「絞索戰略」,可以說,此一戰略思考相當程度決定了往後半個世紀的兩岸關係發展,只是金門人從中蒙受了巨大的生命財產損失。
七、民國68年解放軍停止砲擊金門:823砲戰結束後,又有規模較小的617砲戰與619砲戰,至於「單打雙不打」則要到民國68年中美建交為止,68年1月1日,中共國防部長徐向前發表了「停止砲擊大、小金門等島嶼的聲明」,至此,從民國38年開始整整三十年的台海軍事衝突危機方告解除。尤值一提的是,相較於北京在1979年選定「前線廈門」作為首批經濟特區,當時的台北為了鞏固政權,卻回以「不妥協、不接觸、不談判」的「三不政策」,甚至進一步強化金門的戰地屬性以營造其正當性,也錯失了使金門提早發展的契機,殊為可惜。
八、民國81年金門解除戒嚴:民進黨於75年9月28日成立後,台灣隨即於76年7月15日正式解嚴,與此同時,金門的軍管與戰地政務實驗依舊,因而引起一系列的金馬反戒嚴運動,民國78年8月23日金馬愛鄉聯盟舉行「八二三金馬愛鄉大遊行」,提出「實施民主憲政、廢除戰地政務實驗」等十大訴求。在金馬民主前輩不斷的抗議下,金馬地區的戒嚴終於在民國81年11月7日宣告解除,惟政府卻又宣布「金馬安撫條例」將同日在金馬施行,此舉無異等於二次戒嚴,自然引起金馬各界強烈抗議與反彈,幾經抗爭,立法院終於在民國83年4月28日三讀通過「金馬安撫條例修正案」,正式廢除對金馬居民出入境的管制,因而不少金門人認為,是日才是金門真正的解嚴日。
九、民國90年金門試行兩岸小三通:小三通的概念早在民國80年代初期就曾經被提出來,當時主動者係北京,目的主要在於希望藉由「兩門對開,兩馬先行」來為兩岸的全面三通鋪路,由於當時台北仍視三通為籌碼,使得兩岸小三通一直無法合法化,好不容易到了民國九十年政黨輪替,執政的民進黨意圖藉由小三通以規避兩岸大三通進程,於是,在各方努力下,金廈小三通終於在民國90年1月3日首航,時至今日業已十年,十年來,藉由金廈小三通往返兩岸者不知凡幾,金門人在廈門求學、經商、置產者亦所在多有,小三通不僅拉近了兩岸的距離,也根本改變金廈兩門的戰地宿命。
十、民國99年行政院會通過金門大橋興建案:關於金門大橋之興建,早在李登輝執政時期即曾提出,金門各界也殷殷期盼,視為地區重大建設,無奈十多年下來,金門大橋仍只停留在規劃階段,對此,地區民意迭有怨言。終於到了馬英九當選總統之後,在金門各界強力要求下,行政院會終於在民國99年2月25日通過金門大橋興建案,預計將於民國100年1月動工,五年後完工,屆時大小金門即可連為一體,對金門未來之發展將有深遠之影響。
以上簡單回顧了百年來金門十大歷史事件,總的來說,飽經戰火洗禮的金門已然揮別昔日的戰地宿命,我們衷心祝禱,下一個百年,金門更能迎向和平、盡展風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