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我﹑金門﹐以及一九四九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664
字型大小:

臺灣是政治之島,造訪重慶、河北、武漢等地,朋友都表示,愛看臺灣政治新聞哪,熱鬧有趣,彷彿電影戲碼。
一個詞,迸出了政治的牙縫:移民。
移民得分新舊,以一九四九年為界,你是前頭來、或者後頭來,常主宰一個人的政治靈魂。看兩頭爭鬧,我常想起故鄉金門。它是二十世紀的名戰場,大陸爭它,為了統一;臺灣爭它,也為了統一。
我在兩邊的激烈爭奪時,出生、成長。十二歲搬到臺灣,同學最喜歡問我前線的事,不知道那是對新鮮刺激的好奇,還是對死亡與恐懼的揭底?我仰賴我的戰地傳奇,引人指指點點。
我最常說的是躲防空洞。半夜,砲彈轟隆隆來,還小的時候,被父母、兄長,拎著,長大後,便跟著大人,尾隨時明時滅的蠟燭,藏進漆黑潮濕的防空洞。快二十人,擠幾平方公尺,背挨著背、腿疊著腿。幾支蠟燭被人捧在手心,大家望著光,不管年長還是年少,大家都以老去的臉,望著。我好奇審看,有時候覺得,這一切跟我毫無干係。
砲彈咻地劃過,它將炸落,還是飛一段,再炸落?
大家聽仔細了。倏然,大地發抖。
記憶中,隔天早上醒來,常濃霧滿天。我草草喝過稀飯,走小徑、穿廟口,經過有狼狗守護跟衛兵站崗的哨站,前往學校。士兵集合,操練、跑步,高唱愛國歌曲,途經蔣介石塑像,則肅穆以對。常可撿到中共空拋的文宣,露水重,仍可一頁頁掀開,大談內地建設,工商發展突飛猛進,幹部與農民合照,一個一個,都笑口常開,完全不同老師上課所說的飢寒交迫。
金門,曾是一個多元之島,先民勇闖大海,與海賊搏鬥,古寧頭且有「相擲」,民俗,培養居民勇敢冒險、不怕磨難的精神,卻因為一九四九年兩岸砲火,以及金門成為戰地後施行軍管,不僅人民思想單薄,各種冒險犯難的性格都被磨耗了。在過去那些年,只要抬頭看,似乎正見蔣介石、毛澤東,架金門為擂台,各自繫綁拳擊手套,相互叫戰。
而今,兩岸的偉人都已作古,福建的大小嶝、金門與馬祖,殘留戰爭遺跡,成為觀光重點。○五年,我循小三通到廈門,大陸遊客驅船金廈海域,「一國兩制」與「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海上共陳,遊客獵奇拍照,不時議論嘻笑。
一九四九,變金門作戰地,戰場遺跡,卻也成為老一代金門人的鄉愁。幾次回鄉,明知道防空洞已被填平,卻站在舊址張望。
一個詞,迸出了記憶的細縫:政治哪。
這是我年長之後,才知道的殘酷。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