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敗一瞬間得失非天成
「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老祖宗智慧之語,再三點出未雨綢繆的重要,從進入軍校起,同學們便由各種生活細節裡漸漸體會到「準備」的涵義,最普遍的例子,就是凡是學生都會碰到的各種「考試」、「測驗」,考前大衝刺的「準備」工作,說明著認真耕耘,必有圓滿收穫。
在嚴格軍事管理下,軍校生仍然與「讀書」有不解之緣。依教育部規定,軍校生每學年一樣須修滿定額學分,整個學程並不比文學校同學輕鬆,當文學校同學放寒暑假時,軍校生反而還要接受以軍事課程為主的「專精訓練」,天天出操打野外去,不論上課或出操,都有許多測驗與考試機會,不僅個人成績重要,團體榮譽更為重要,所以,事前的加強準備已形成慣例。
在軍校經常遇到各種「測驗」,下部隊也是如此,而另外常見課題就是「檢查」,典型例子即為全國性「高裝檢」,部隊與軍校一樣,每當接到年度「高裝檢」任務後,由基層連隊開始,都開啟系列自發性的準備工作,並由營、旅、師、軍團等上級單位逐級派員輔導與編組預檢,力求爭取最佳成績,繁複的輔導與預檢讓各級都投入不少的人力與心力,雖然辛苦,卻也是值得的。
每逢裝檢,各項裝備負責人都忙得不可開交,負責任的小阿兵常是不眠不休的投入工作,實在令人折服,反之,偶而也有一些混水摸魚的官兵,做起事來總是無精打彩,真是豬狗不如。裝檢結果有輸有贏,上級依檢查成績論功行賞,有人關禁閉,有人大放榮譽假。戰地政務時期的金門,民防總隊成員每年也要接受裝備檢查,老百姓如同阿兵哥,對於武器裝備認真保養擦拭,以求取好成績,方不致被挨罵,「準備」概念也因而深烙民心。
部隊每年度常會有演習,而演習視同作戰的意思是「玩真的」,各種大大小小的演習任務,每當計劃擬訂妥當,便開始有忙不完的準備事項,由單純「簡報」開始,經過連串的「沙盤推演」,並配合「現地勘察」,一連串準備工作都力求真正演習時,得以「克敵制勝」。雖然再逼真的演習,祇要不是真槍實彈,常讓人有紙上談兵之感,現實中,便有許多「指揮官」在這樣的戰場立下戰功,「準備」得當與否,便是成功關鍵。
部隊「演習」並非都指「全武行」,有些重大活動也冠以「XX演習」名稱,強調真心投入,不可視為兒戲。任何演習活動,官兵因挨罵而受傷很深是常有的事,套句標語「平時多流汗,戰時少流血」,比較起來,傷心總比傷身好。而部隊的演習活動,祇要認真與用心,經常也有小兵立大功的機會。另外,某些演習過程中,也會發生長官過於急切而有偷跑情形,「一場兒戲一場夢」,讓人覺得這些「星星」竟然也像童稚一樣頑皮。
學長們在軍校與部隊中養成「凡事準備」的習慣,退伍後依然受用無盡。王學長結婚時,同學們全部出動幫忙,從進行討論,沙盤推演,分配工作,事先預演,如同真實演習一般,認真與用心,讓一次完美的婚禮,也是一次溫馨的同學會。宋學長畢業後,全班同學始終和官校老連長保持密切連繫,告別軍旅轉換跑道後,事業心重的他,仍然難得休假,有一次,竟然連續請休一週,原來是老連長七十大壽,老同學都視為重大演習,全心全力籌備半年,相約攜家帶伴參與盛會,展現嚴格的訓練背後也有溫暖的情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