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多讀詩書氣自華

發布日期:
作者: 倪振金。
點閱率:821
字型大小:

「春宜讀子,夏宜讀史,秋宜讀經,冬宜讀集!」大年新春之際,且藉此閒談多讀詩書氣自華的深思所在。會有這個構想是導源於日前李家同校長,繼大學生花太多時間在PTT會變笨之話題後,又再度直言現在的學生不僅閱讀太少,有的也大多喜歡看些網路輕文學;即簡單文章容易變笨的正言。尤其是此正言之舉引起是否在暗示九把刀的文章之聯想,尤令我有不吐不快之感。
我不敢私淑李校長;但多年來他諸多正言,卻道出我一向的堅持:不可諱言,我向來很排斥那些欠缺深度;充滿民粹、媚俗等書、文。記得期末考前有位學生在休息室,問我有關九把刀與金庸小說之比較,我不待他問完就笑答:「你問如此膚淺的問題,像是我的學生嗎?」不僅如此,甚連當紅作家、名主持人吳淡如也早在我出版之拙著中予以批判!
為什麼呢?眾所周知,今天台灣早就是一個粗礪、淺碟、拜金的社會!而其罪魁禍首就因為大多數人,尤其是那些譁眾取寵的文丑,乃至知識份子均淪陷於民粹、媚俗的習氣,以致紫奪朱以紅,一齊沉淪而自得。而展現於市場上的就是李校長所言的:膚淺、媚俗的文章及書籍當紅!更令人痛心的是這些文丑為了自圓其說,又以「多烘」、「八股」來反譖佳文雅集。就如同多年來也有很多人「好意」地要我文章寫流俗一點;然而且不談所謂「立文之道,其理有三:一曰形文,二曰聲文,三曰情文」等大道,敢試問,放眼古今中外能傳世的書籍文章,那一項不是它具有宗教情操且具深度者呢?若照彼等之浮論,這社會怎有品味可言?
且不談這些大道理,趨勢大師品克在《未來在等待的專家》書中就直言: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是能夠賦予事物意義者,而其泉源就在於深度閱讀;閱讀一些較具深度、廣度。那些不因任何時代風尚,而增損其價值的核心知識。而所謂的「核心知識」,就是我多年來一直強調的「經典」;有深度的文章或書籍!無獨有偶,商業周刊在「思考的原點」一文也指出:透過深度閱讀不但可以提升競爭力,更可力挽淺見寡識的習氣!因為形是文字的排列組合,聲是文句的韻味,情是文章的情感流露;一篇好文或好書,就是這三種意境的造化,能得其心傳,當然「氣自華」!這或許正是多年來我一直強調要讀經典、寫雅文的主因。
知識份子必須有見識;關懷人類前途。不只書讀得多,還必須反思。且以此一段話作為新春諸友反思之祈;雖然明知前程多阻,正所謂「豈有文章覺天下,忍將功業苦蒼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