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戶
神戶是兵庫縣第一大城,面臨大阪灣,1868年神戶開港,長崎有數十名華僑遷居神戶。華人在神戶榮町漸形成一個聚落「南京町」,和橫濱中華街並列為日本兩大唐人街。在神戶的福建人成立八閩公所(福建會館),廣東人成立廣業公所,江浙人組三江公所。後華僑統合神阪共組中華會館,共建中華義莊、關帝廟,梁啟超提議設中華同文學校,犬養毅初任校長。前陣子中國為釣魚台鬧得沸沸揚揚,很多日本人跑到中華同文學校附近遊行抗議,所以門禁森嚴,想去看看,不得其門而入。「孫文紀念館」前身是神戶富僑寧波吳錦堂的「松海別莊」,外觀呈三層八角,名為移情閣。孫文1913年到神戶時,華商在「松海別莊」辦「歡迎孫文」午餐會。神戶華僑總會管理的「移情閣」1983捐贈給兵庫縣,由縣府進行修繕。隨著明石海峽大橋的建設,移情閣移置到西南200米處舞子公園,瀕臨瀨戶內海。館內有豐富的資料,記錄孫中山的革命事蹟,他累計有9年的時間是在日本度過,受到日本友人的支持,至少18次到訪神戶,日人松方幸次郎、瀧川儀作及華僑吳錦堂等實業家,出資支持孫文的革命。民國四年金門山后王敬祥被委任為「中華革命黨神戶大阪支部長」。今年適逢辛亥革命100周年,該館計畫舉辦研討會、史料展等活動。
清光緒年間金門山后王國珍(明玉)、王敬祥父子,在神戶經營「復興號」發跡,王國珍回金門終老。持續20多年,精心規劃興建16座二進住宅,加上海珠堂(鄉塾)及王氏宗祠,現稱山后「十八間厝」民俗村。王敬祥曾任職日本正金銀行,後繼承父業,延續復興號貿易,又任華僑總商會會長,同孫文交往甚密,大力資助辛亥革命。王敬祥逝世,孫文親去參加告別式,歸葬金門。敬祥子王重山還是孫文命名的,現住在神戶的是重山子王柏林、王柏群。王柏林是孫文紀念館名譽館長;王伯群工學博士,創「群設計」一級建築士事務所,金大欲邀任建築系主任,以年事大婉辭。神戶「福建會館」閩南人較多,幾乎與金門華僑關係密切,也以金門人為多數,現任會長董建華是金門人。百年前首任會長王明玉一任當了二三十年,王敬祥當第二任理事長到1930,以當時復興號為會所,後來福建會館的購地、興建王家卓有貢獻。1945美機轟炸神戶,華僑死一百八十餘人,炸毀福建會館,戰後重建並選出新第一任新理事長。1995阪神淡路大地震神戶逾 5,000 人死亡,摧毀數萬棟建物,新建福建會館八層大樓無恙(王柏群設計的大樓都沒有傾倒)。罹難華僑留學生48人在中華義莊立一慰靈碑。
會長董建華,其父董運籌從長崎泰益號被派到神戶分號幫辦,定居神戶。運籌古崗出生二週,其父到金城購物慶兒生,染疫而亡,運籌十九歲到長崎。戰時董建華三歲母親帶回金門,再返日本時,其父運籌已在神戶王敬施的致和公司上班。神戶董家大姊瓊華、二姐瑤華(嫁我二表哥陳東和)、三姐琇華(嫁台南吳民義)。董國華關西大學商學部畢業,從事貿易商行、房地產、餐廳,事業有成。在神戶也拜訪泰益號後人,八表姐陳慶子(戰後出生),在熱鬧的元町一番街經營炳昌洋服店,姊夫姓盧寧波人,喜歡國畫,收藏幾幅大陸名家范曾佳作。第二天約了四表姐陳蘇英在洋服店見面,四表姊今年八十歲,是我二姨的第一個小孩,長崎出生。姨表陳家,前人何氏生一男三女,二姨續生四男六女,表親旺盛共五男九女,在日本前兩代都是單傳,所以還曾收養日人為子,送回金門讀書、娶親再回日本。四姊讀小二時祖父陳世望去世;讀長崎活水女校初二時,學校課外勞動,被派到三菱造船廠附近的一所小學,在操場做飛機零件,聽見空襲警報躲進教室,沒多久爆炸、閃光嚇人,很多同學被爆破的玻璃割傷,離長崎原爆點3100公尺,所幸全身無恙。四姊嫁給鮑姓醫生(廣東中山人),現住在神戶山上別墅,很少出門。
英坑黃祖道宜興工業貿易行、黃祖毓華陽貿易行,在神戶華僑歷史博物館kcc大樓的樓上。黃父信堅做火柴(燐寸)出口起家,神戶吳錦堂、復興號、怡和號都有做火柴出口到中國、東南亞各地,畫上自己的商標。王家復興號在火柴盒上畫戒鴉片的藥材秘方做公益,陳家最近從臺北迪化街買回一小盒泰益號神戶分行出口的火柴。黃祖道將近八十,每天在電腦前還勤奮工作,其子黃武昭、黃武麟留英留美,在印尼合組工業公司。在神戶還會見讀日本文學的陳福臨,教師退休,他是夏興陳永和的後生,帶回古愚《寄傲山房吟草》詩稿準備出版。
世界金門日,旅日金僑獨缺席,今年第四屆他們都有很大的興趣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