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元宵節的浪漫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朝福。
點閱率:802
字型大小: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眉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北宋詞人辛棄疾這闋《青玉案.元夕》,述說的是元宵節,在火樹銀花的繽紛街景中,尋覓佳人的一段心事。上詞最後四句,被民初國學大師王國維在其《人間詞話》中引用,形容古今成大事業者,無意得之,乃是人生最高境界。雖是移花接木之喻,卻意境高妙,但這也讓後人對辛詞所描寫的元宵節浪漫降低了注意力。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一直被國人視為是春節的延伸與年節的最後高潮。古時候的未婚女子,尤其是大家閨秀,平日足不出戶,更沒有夜間活動,但在元宵節可破例由女伴相偕出遊,共賞花燈。因此許多未婚男女無不將這一天視為物色心上人的美好時機,民間傳說中有許多動人的愛情故事常以元宵節為場景。流傳於閩粵的戲劇《陳三五娘》就是以元宵節為背景,述說陳三邂逅黃五娘的愛情故事。
宋詞以元宵為題,記韻事、訴衷情、寄相思者不勝枚舉。北宋大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所寫的《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此詞後來由翁清溪作曲,鄧麗君錄唱為流行歌「人約黃昏後」,曲聲與原詞同樣動人。又如姜夔《鷓鴣天.元夕有所夢》:「──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沈吟各自知」,就是在記述一段元宵夜的相思未了情。
據史籍記載,元宵節開始於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文帝時期,又因古代道教信奉「三元神」,包括「上元天官」(天官大帝)、「中元地官」(地官大帝)及「下元水官」(水官大帝)三神靈,祂們的生日分別為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及十月十五,所以正月十五元宵又稱為上元節。這一天除了祈福、祭祖、迎花燈、猜燈謎之外,在不同地方也發展出不同慶祝活動。今天在台灣,北天燈、南蜂炮、台東炸寒單爺,也是另一種易地而衍生的慶祝方式,但熱鬧有餘,浪漫不足,蓋因其中摻雜了太多地方當局「拼觀光」的炒作。
傳說唐代的元宵活動持續三日,到宋朝延長為五天,明朝更增加到十天,活動由正月初八進行到十七。兒時在金門「上元遊燈」,十五開始,十七結束。那時村裡尚無電燈,元宵夜通常月黑風高,三五同伴相偕提燈,在村子裡遊走,熒熒燈火在黑暗中緩緩移動,別有一番趣味。後來,兒女在台灣過元宵節,市面上出現了各式各樣的塑膠燈籠,內裝電池燈泡,一按即亮。元宵之夜,他們約童伴下樓遊燈,巷道路燈通明,雖然他們依然興高采烈,但看在我眼裡卻覺得頗煞風景。
隨著社會不斷演變,元宵節慶祝活動已變得極為多樣化;或許,想要看到浪漫的元宵節景象,只能從古書中尋覓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