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山靈山
過年幾天,與家人小酌,想起小時候在寧山(也就是現在金門酒廠二、三廠之所在地)與父親種田的情形。記得那時,我們在附近有兩塊地約七八千栽(民間算法),聽說是祖父時代向榜林村民租用的,由於土質已經過幾十年之改良,農作物收成是非常豐碩的,每年收穫量佔家裡全部收成之四分之一左右!雖然離家(昔果山)較遠,為了生計,父親仍然堅持耕作下去。那時還很小(大約七、八歲)的我,每當收成時,我都要幫忙父親看顧收成之農產品,尤其是花生,因怕偷竊!父親用牛車,一車一車的載回昔果山,我則要一直留在寧山,直到載完為止,經常到晚上八點多才回家。而這一帶是荒郊野外,附近又有許多墓地,對我這麼小的孩子是非常可怕的情景,還好那時這裡住了很多阿兵哥,常把他們當作陪伴我的對象。
到了國小四、五年級,又常在放學後及假日幫忙父親到附近的豬舍挖取糞尿,因那時阿兵哥養豬是不挖糞坑的,讓豬的糞尿直接流到低窪地與紅土混在一起,我們則用鋤頭挖到糞桶或畚箕挑到田裡當作肥料,那又臭又重的土糞,雖然讓我厭惡,但也引起我對農作物生長需要肥料的好奇及與金門紅土產生濃厚的感情,也是我日後研究金門紅土及地質的動機。
國中時,常從住家騎著腳踏車上學,沿途經過暗車路(也就是現在酒廠前的戰備道)、東洲溝再到金城國中,每次碰到下雨時,就如同戰鬥似的情景,每當腳踏車騎一段路,輪子就被紅土黏住,就得停下來將紅土清除掉才能再騎,要走完這段路至少要停下來清除兩三次的紅土,好不容易到了東洲溝,那又是一段不同的路程,也就是經雨水沖積的沙土層,腳踏車是無法騎的,因此到這裡就要將腳踏車扛起,走過東洲溝,才能再騎到學校,常為了趕早自習,神速地騎到學校,上學路程真的如同戰鬥之旅,讓我印象深刻,沒想到今天成為大部分人要到機場必經之道,也是金門最具特色且美麗的戰備道。
高中時,父親看到我可幫更多的忙,又在靈山附近墾荒,擴耕幾塊地,包括目前酒廠正門左側圍牆內一塊長條地,記得有一次在犛田時,到田頭要後退轉彎時,當時赤腳的我,就被以前所謂反空降的三腳叉插傷,我的腳踝部份幾乎見骨,我嚇出滿身大汗,趕緊抱著一隻腳,單腳跳走到昔果山高砲營的衛生排敷藥,只見醫生用藥布往傷口擦洗,痛得我眼淚直掉,但卻不敢哀叫。因父親在我高三時就過世,後來我也考上大學及金門高中特師科,為了家計選讀特師科,以便提早賺錢幫母親照顧弟妹。之後就慢慢棄耕,也沒想到現在成為金門經濟命脈之所在。
記得當時有個寧山庫,是存放軍糧及戰備糧之所在地。附近有一所寧山國小,在八二三砲戰時期還在運作,記得到學齡時,跟著村裡學長去註冊,老師說我太小,砲彈來了跑不動,要我再長大一點才來念,所以後來變成超齡學童。
現在每當我回老家或到機場時,路經這條路,就充滿著兒時的回憶,後經多年之研究,並向專家學者請教得知;這一帶是古代九龍江河道之沉積層,由於經過不同地層之過濾,所匯集之地下水是特別豐富且純淨甘甜的,政府能選擇此地為金門酒廠之新廠建地,可說是明智且正確的抉擇,未來若能好好規劃,開源節流,注重保育,相信寧山就是金門未來的靈山,護佑我們金門蓬勃發展,風調雨順,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