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與夢
一九八九年我在美國念書,偶然間於公共電視台(PBS)看到神話學者喬瑟夫‧坎伯(Joseph Campbell, 1904-87)接受著名主持人比爾‧莫伊爾(Bill Moyers)一系列的訪談錄影,坎伯從研究神話中展現的生命智慧,在節目播出後引起極大的回響。他雖不是學院派的重量級學者,但其著作及演講對美國甚至西方社會、文化的影響卻遠遠超過許多知名教授,坎伯的著作並不多,最重要的是四巨冊的《神的面具》(The Masks of God)和《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上世紀九十年代,坎伯的著作也被譯成中文,漸為華人世界所熟悉,他的訪談錄《英雄的旅程》及許多著作在台灣也有中譯本。
坎伯深受東方神話及宗教的影響,曾經研讀梵文,對印度神話和宗教、中國的禪宗、日本文化都有所探究,也就是在比較世界各民族的神話及傳說中,坎伯發現人類的老祖宗儘管文化不同,但對生命的態度是極其相近的,初民的神話其實就是生命經驗的總結和夢想的能力,神話是人類集體的夢,夢則是人類個體的神話,神話因此具有神秘的、宇宙論的、社會的、教育的功能。神話和夢都有類似的意義結構,兩者皆以它超現實的語言指涉我們內心另一層次的存在,也即是潛意識。神話就是關於我們心靈深處之奧秘的寓言,神明則是我們內在能量的象徵擬人化。坎伯因此認為,人應該朝內心直覺的喜悅或歌聲傳來的方向前進,因為那就是我們夢想所在,夢想指引了每個人生命的方向,如同神話曾經指引人類前進的道路。
坎伯也批評現代社會人類逐漸失去認識神話與做夢的能力,在資本主義掛帥之下,金錢的追逐成了大多數人的夢想和社會集體的神話。坎伯的批評引起許多人的認同,電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格和喬治‧盧卡斯可能是最著名的兩人,盧卡斯曾說他寫作《星際大戰》、《帝國大反擊》、《絕地大反攻》三部曲劇本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但一直無法完成,直到坎伯的著作給了他靈感,果不其然,我們在這些電影中,真正看到了生命最原始的神話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