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來寫金門歷史﹖
大年夜,我大哥在開車載我們前往餐廳途中,遞給我《固若金湯、雄鎮海門:金門史蹟源流補略》一書。這是今年農曆年,我收到最珍貴的驚喜。
這冊書,圖文並茂,穿戴裝扮得有模有樣,一看就知道,背後是經歷一番苦心與折騰的結晶。此書,別於他書,不在美編,不在內容,而在編著者的用心與對故鄉金門一份愛心的呈現。編著者將對金門的愛心,轉化成這一冊嘔心瀝血的「鉅著」。
說是「鉅著」,絲毫不為過。因為,這書主要出自我們金門人顏生龍老師的一片赤誠;因為,這書是私人出資編印出版的。其中,所要付出的心力與代價,確是相當鉅大與難估計的。因而,捧此書在掌上,細細賞讀,邊流露思鄉的脈脈深情,也邊灑下感動與敬佩的晶瑩淚珠。從書本泛出:一幅圖片一縷鄉情、一段文字一襲鄉思。
此書,不僅是一九八七年出版《金門史蹟源流》的重刊,是編著者建國百年紀念的憑藉,更為金門學術提供重要史料。顏老師直言,重刊不為牟利。所以,我們只能在書尾的出版頁上,找到編著者的尊姓大名。此舉,相當罕見。猜背後原因,大概是編著者謙遜之做法。不錯,謙遜是我們金門人的一種傳統美德。但是幾近「隱姓埋名」的做法,可能是謙遜,卻也可能被質疑,有逃避文責之嫌(當然上書編著者應無卸責之意)。
基於名氣或名聲同時是權利與義務,應將編著者姓名大大方方、正正順順地印在封面上。表示書本有專人撰寫與攝影,有專人肩責。何況,這冊專書,是用心編寫的,是所有金門人的共同記憶與驕傲,應坦誠直接與所有讀者見面。
編寫金門史蹟或任何金門議題之歷史,確是吃力不討好,且任重道遠。從上述《金門史蹟源流》重刊編著者之傾向「隱姓埋名」的做法,或可看出。寫金門歷史,確是力不從心之事。究竟誰來寫金門歷史呢?如顏老師之有心,又深具史學修養者,確是不二人選。但是,一己之力,畢竟敵不過千百年的金門歷史。浩繁的史料與文物,讓人望之興嘆,甚至卻步。
總覺得,編寫金門歷史的莊重大業,應該由公部門如金門縣政府,甚至,福建省或中央政府,主動積極出面來召集與推動。從規劃到執行,從經費到人事編制,從資料的蒐集與整理到解讀與評估,從撰寫到印刷出版,都要制度化系統化。等體制一建立,接著,再邀請如顏老師之有心、有專長之士,分工合作。如是,才可望將推進金門歷史編撰事業的齒輪,滾動起來。
如是,如顏老師單槍匹馬,憑個人滿腔熱血,為金門歷史打拚的意志,就得以無限且有效地延伸。金門歷史,將一點一滴被積累、記載,流傳千秋萬世,發揮最大的功效。如是,我們這一代,才算真正為金門歷史做了一件令人欣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