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政黨政治在金門生根
開春上班後,金門政壇發生大地震,金門縣議會共有四位議員因案被判刑確定,遺缺分別由周子傑、許華玉、陳滄江等人依法遞補,其中,由於陳滄江係民主進步黨創黨以來在金門縣所取得的第一席議員席次,使得原本只是地方性質的議員遞補案,一躍而上全國新聞版面。
我們不只一次指出,賄選是金門民主之瘤,候選人以賄選手段勝選,或者選民接受賄賂而出賣選票,都足以讓金門民主蒙塵。比較值得討論的是,民進黨在金門終於透過遞補取得縣議員席次,或者,民進黨何以遲遲無法在金門取得進展?或可從以下角度檢視本案的意義:
其一,加強查緝賄選,重建民主選舉價值:
普選是資本主義民主體制的重要表徵,「選賢與能」則是人人琅琅上口的民主選舉核心價值,然而,自從金門解嚴、還政於民以來,歷次大小選舉總是「賄聲賄影」,讓人遺憾地,路人皆知金門選風敗壞無比,歷來遭判刑定讞之賄選者卻遠遠不成比例,查賄不彰不僅有違各界對建立乾淨選風的期許,更使得有心人士不惜鋌而走險,這無疑是金門選風遲遲無法清明的關鍵。
準此,此次金門縣議會的議員大改組,或許是個契機,以賄選手段僥倖勝選者,終有可能經司法判決定讞而解除職務,相對地,落選者亦有機會透過司法救濟途徑取得服務選民的機會,這對賄選者無疑是一大警惕,對清白參選者亦有其積極意義,應能有效減少賄選,重建金門廉能政治。
其二,民進黨應該思考如何提升在金門的支持度?
在此之前,民進黨雖曾因為取得中央政權,而於2000年至2008年指派翁明志、陳滄江等民進黨籍金門人出任福建省政府職務,惟該黨多次參與金門各項大小選舉皆無所獲,從此一脈絡觀察,陳滄江遞補縣議員一事對該黨而言確有其意義。
然而,值得深究的是,陳滄江成功遞補議員是否足以代表民進黨在金門的支持度提昇?淺見以為,本案與其說是民進黨在金門的經營奏效,莫如說是陳滄江個人的努力終獲回報,再簡單不過的思考,此次如果陳滄江不以民進黨籍身分參選,得票數是增加或是減少?僅此一端,當知陳得以遞補議員,要係其個人因素使然,民進黨在金門的品牌形象居功甚少。至於民進黨之所以無法在金馬離島取得突破的原因,不僅值得深入探討,更有待宣稱將揪團來金門慶祝的民進黨中央深思。
筆者這樣說,並非認同金門目前藍軍壓倒性獨大的政治生態,相反地,吾人不僅反對此一扭曲的政治生態,更樂見在民進黨能在金門取得更大的突破,最後,以筆者跟陳滄江議員在臉書上的對話作為本文的結束,「特來恭喜---不過也要開始監督你---就讓金門人看看縣議員應該怎麼做吧!」「打拚了17年,黑髮拚到白頭……我不會讓民進黨的招牌蒙羞。」
期待政黨政治早日在金門生根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