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一特與十八趴
民國百年的元月初,退休軍公教人員公保養老給付優惠存款(俗稱十八趴)的新聞鬧得沸沸揚揚,媒體用「退休軍公教百分之十八優惠存款復活了」為標題,再度掀起無端的爭議。主導這次改革的銓敘部官員說,這是針對扁政府時期「肥高官,瘦小吏」版本的導正,不是「復活」。事實上公務人員八十四年六月三十日以後的年資就已經沒有十八趴了。但是這個議題被炒熱,一發不可收拾,國民黨政府只有一路挨打的份,顯得左支右絀,窮於應付。若不是民進黨主席蔡英文遭揭露也領有豐厚的十八趴,這事兒說不定到現在還沒完沒了。
民進黨人士拿著社會公義當幌子,將十八趴與勞工階層和社會底層的人作比較,不但牛頭不對馬嘴,而且是惡意分化社會的行徑。十八趴產生的背景,一般說法是因為當年政府財政拮据,軍公教待遇微薄,給予優惠存款的方式讓他們有穩定的利息收益維持基本生活。這個說法只說對了一半,讓我憶起民國七十年代末,任職國防部總政戰部參謀,那時節,阿扁是國會殿堂的當紅炸子雞,正是意氣風發之際,質詢到這個問題,我受命撰寫擬答稿供長官參考,為理清來龍去脈,曾調閱許多老檔案,見過一份蔣中正總統批示的「大簽」影本,其陳述理由中有一項,大意是政府財政困難,假若提供退休者誘因,讓他們把退休金存入公有銀行,這些資金可供政府調度運用於國家建設,於今觀之,當時設計這個優惠制度,政府與退休人員兩蒙其利,同時對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不可抹滅的貢獻。如今的十八趴固然有其合理變革的探討空間,但是政客為了牟取政治利益的惡意操弄,污名化了這個族群,是不道德且令人不齒的。
民進黨人士的政治鬥爭技巧高明所在,乃擅於見縫插針且能主導議題;藍營的弱點則在於有理說不清。像這一陣子,民進黨籍立委蔡同榮挑起的為當過三年兵的「陸一特」討公道,爭取補償,很快延燒成為新聞焦點,明眼人一看便知又是為了年底立委選舉而磨刀霍霍,圖的到底還是政治利益。馬英九總統認為補償案不符法理,且此例一開將導致國家財政崩盤,要求國防部對外說清楚、講明白。遺憾的是,包括行政院、國防部對外說明,強調依法有據,但又說若補償,政府將付出二千億,會拖垮國家財政,這就陷入提出補償訴求者的圈套。說穿了,這件事既然依法有據,關鍵在於該不該補償,若不該補償、即使百元、千元都不能給;若該補償,則即使花費數以兆計,動搖國本都在所不惜,這就是政策辯護的本質,但是,具此等能耐者,今之政府官員能有幾人?
質言之,追求公平正義究竟要以什麼為基準?人世間的公平正義要怎麼去評量?總得有個客觀又合理的論述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