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筆談金門史
年前金門縣府廣邀各界舉辦金門學研討會,其中楊肅獻教授曾提出對金門歷史諸多卓見,誠屬的論。事實上,多年來愚即多次披露:金門縣志應重新改寫。
因為史學乃一門對歷史意義、價值以及史觀的系統理論,自孔子修春秋,至章學誠可說已體用大備;但就此面向來重審現有金門縣志,大都完成於軍管時期。不談當時史家之闕無、史料之殘缺、思想之封閉、意識之操控,根本不足形成史學之環境,且看今日其遺風之流毒俯拾皆是,豈止令有心人痛心而已!
諸如杜撰的燕南書院;虛構的朱子來金講學;吹噓的文風鼎盛,乃至幼童都無法相信,更與明初「屯軍千戶所」、清初「遷界」、民初「「落番」史觀邏輯嚴重矛盾。更可痛者是本應嚴謹的知識份子或也在「愛鄉土」枷鎖下,附勢唱和,凡此豈是一句貽笑大方所能解,更突顯了金門淺碟、不文、粗俗、虛榮。是以多年來不才如我,即力主應效歐陽修五代史故事,重寫金門史,而首要工作即慎選史家。
史家何在?沙耳非米尼(Gaetano Salvemini)認為:「只以確定過去支離破碎的事實為限之工作,我們名之為博學或考據者(Erudition);依照因果原則,將這些過去的事實組織起來,成為一個有系統的學者,我們才稱之為史學家。」此論正呼應了英國歷史學家柯靈烏(R.G.Collingwood)的名言:「一切歷史都是思想的歷史(All history is ihe history of thought) 」。因為史學致知的對象早成陳跡,因此史家所能確實把握致知的對象,便是古人的思想,此或許正是本文直斥金門史之邏輯所在。因此史家的主要任務便是找出史事後面的思想,並以春秋精神建立史觀,這應是史家之要件!
易言之,史家須具有建設性的能力(constructive power);這正是史家能在有限的遺跡中講出全貌之能力。當然這能力是知性之限制的,不然就無異於逸史傳聞了,而目前金門史無異就是後者!在此嚴謹的知性限制下,史家才能成一家之言,如西洋史家可以根據Crete島上所發現的Palace of Cnossus,以及其他器物,說明希臘文化之起源,及與古代近東文化之因緣;正如史記中孔子世家太史公曰:「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余袛回留之不能去云。」
這種想像力類似於《文史通義》中所言:「春秋之義昭乎筆削;必有詳人之所略,異人之所同,重人之所輕,而忽人之所謹。」所以他認為史家必須具有史學、史識、史才、史德,尤其是史德!因為史家所建立之史學,是要建立解釋與理論之史觀,供後人接受採納,以為人類生存活動之北辰。因此,他必須具有抗人所不能抗;見人所不能見;識人所不能識之史德。
「莫嫌老圃秋容淡,猶有黃花晚節香。」當然,史家難覓,今日尤烈。但意以為,或可從具史學專長者、有史學論著且披露於國際學術論壇者尋之;但切要者,必須具有風骨凜然、無畏強權、不忌人情且有事蹟者。如此,則金門縣志大功可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