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通往明日之路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584
字型大小:

1992年盛夏,我首度踏上海峽西岸的島嶼:金門。當時,這裡仍未解除戰地政務,繁瑣的申請手續及嚴肅的軍事地景,替她增添了不少神秘的氛圍。行旅鄉間,金門傳統聚落與建築著實震懾了我。
至此之後,我造訪過這裡無數次,品嚐春霧迷濛的深鎖,亦領略北風凜冽的威力。一路走來,我如同朝了建築的聖,登了文化的殿堂。濃郁的閩南僑鄉不時激盪著求知若渴的我;我也在豐盛的田野經驗中開啟了生命的視野。在金門這所社會學校及無盡寶藏中,「禮失求諸野」,孕育了我青年時期人文素養。
2000年,我拿到博士學位,在臺北的華梵大學任教,效力於一群對教育有著共同理想的團隊。2001年,我看到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金門分部觀光事業科正在徵聘教師。幾經思考,我決定辭去臺北教職。我還記得當時赴高雄面試的時候,主管們的諄諄教誨及建議。幸運地,我成為這所學校的一份子。
但是坦白說,好長一段時間,我並不適應這所學校。我對金門如此熟悉,但對這所學校卻如此陌生。「摸著石頭過河」,是前幾年的寫照。我們在高職農場與金湖國小借來的教室上課,學生宿舍就以金湖國小改裝充任,情景堪比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大」,直到2003年才搬進四埔林場的金寧校區現址。糟糕的是,由於師資不足,我還曾被排過擔任體育課、數學課的老師,簡直學非所用。但我始終相信,只要堅持理想、找對方向,這所學校一定做得起來。
而獨立設校始終是大家的夢想。當時,李金振教授囑咐我起草獨立設校計畫書,我花了大半年的時間,仔細研擬這所學校未來發展的骨架,並勾勒金門高等教育的願景。經他校訂、潤飾,呈送教育部審查。2004年獨立為國立金門技術學院,李金振博士榮膺首任校長。2010年8月,我們更在數年的籌備後,完成金門大學的掛牌。這不僅是學校的榮譽,更是金門歷史性的一刻。
而我在2005年創辦了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現名建築學系)。這個系準備了二年,第一年是以建築與古蹟維護系提出,教育部審核通過,但因未有教師員額而無法招生;第二年改以建築與文化資產保存系提出,並申請技專院校發展特色計畫之補助。這次很順利,不但得到足額的師資員額編制,亦獲得八百萬設備費的支持。2006年建築系接受教育部的評鑑,在有限的條件下,我們仍獲得一等的最高榮譽;同時,學生的報到率也名列前茅,第一年報到了34名學生,第二年及第三年分別為52名學生。
夢想一步一步成真。2006年,學校第一個研究所---閩南文化研究所成立,招生名額核定15名,這亦是全國唯一的研究所,不少學生專程自臺灣各地來金就讀。成立之初,已獲得國內外知名學術機構的重視,我們也和他們在許多題目上展開合作。
離草創階段已歷十餘年,一路走來的情境,歷歷在目,點滴心頭。然而對一個學術機構來說,這還是相當短的時間。金門大學,仍有許多理想需要落實;校園文化,更有待深耕建立。一如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強調人文主義(humanism)的辦學理念,金門應該朝向一所人文氣質濃厚的精緻大學前進,不論是研究、教學、服務或輔導。唯有如此,才能在高等教育高度競爭的今日脫穎而出。
通往明日之路,需要更多的智慧、毅力與勇氣。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