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金門的花經濟
長久以來,金門一直被稱作是「海上公園」,舉目四望,金門林木蓊鬱,確實不負「海上公園」的美譽。只不過細部探究,總覺有所欠缺,因為這座公園裡樹木雖多,花卉卻很少,整體美感是有所不足的。金門之所以多樹少花,顯和過去戰地政務時代的軍事需求有關,不過金門戰地政務已解除多年,金門的戰地林相,實有重新調整之必要,未來金門如欲發展主題式的觀光,「花」絕對是一個值得經營的主題。
以花為主題而開啟的經濟活動,最近被冠上一個時髦的字眼,稱為「花經濟」,花經濟基本是以觀光旅遊為重點,隨著全球經濟的復甦,花經濟的熱潮,正風起雲湧,如美國華盛頓特區的櫻花季,今年又重現人潮,估計可給華盛頓特區帶來約一億美金的觀光收益;在日本,賞櫻更幾乎成為全民運動,日本氣象廳為方便民眾賞花,還特別開闢了開花預報,其盛況可見;而台灣的花季,更是各有千秋,傳統的陽明山花季,總是遊人如織,每到假日,仰德大道上更有「無人不道看花回」之慨;其他像苗栗的桐花季,白河的蓮花季,也都享譽全臺,成為地方經濟的重要支柱;至於對岸最負盛名的花經濟,當屬洛陽的「牡丹文化節」,那種國色天香,花開富貴的嬌態,總是吸引著各地遊客,目前其產業鏈已極為完整,今年起更被大陸提升到「國家級」的活動,意圖擴大其經濟效益。顯見花經濟已成為舉世重視的發展項目。
當然,花卉的生長與氣候脫離不了關係,金門屬於亞熱帶大陸性及海洋性轉換型氣侯,冬天氣溫約比台北低2℃到3℃,月均溫低於15℃的月份,每年約有2至3個月,夏天的氣溫則與台北差別不大,整體說來,金門氣溫的跨距較台北為大,這樣的氣候特質表示,台北種得活的花,如梅櫻桃李,金門也應該種得活;台北種不活的花,如牡丹,金門也有機會種活(牡丹非低於15℃時不開花)。對金門比較不利的條件是每年11月到翌年3月的東北季風十分強烈,極可能讓此花季要開的花「花容失色」,所以金門此花季要開的花,必須種對位置,以太武山南麓最適宜,未來金門若有花季,應該會出現在這個地方,不過這地方現在仍屬軍事管制區,所以由太湖榕園至小徑的背風面上,是目前可以考慮的替代方案;至於夏、秋,金門吹西南季風,影響較小,夏、秋要開的花,金門大致各地皆可種。
總之,事在人為,花經濟具有本輕、利重、零污染、報酬快等特質,實在是促進觀光發展重要的催化劑,這部份金門有後起的優勢,若詳加規劃,金門島上不難見到四時不滅的鮮花。大陸的金門自由行,即將啟動,金門人何不用燦爛的笑容,親切的服務,以及美麗的花朵,來迎接這些來自遠方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