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廢基測影響學生素質﹖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712
字型大小:

教育部為配合十二年國教的實施,研擬在民國103年廢除基測,有人擔心未來學子會喪失競爭力,有人認為:孩子沒有基測後,就會不想念書,未來更無抗壓性,會降低學生素質…等,真的會如此嗎?
教育自古以來即存在,在西方各著名哲學家及教育家們,無一不重視知識與文化陶冶。事實上,人從一出生,就開始不停的學習,甚至在各種不同學習階段,皆有不同之成就,畢業後進入職場,也必須終身學習,才能跟上社會與時代之脈動。況且教育除了是一種觀念的實踐外,更涵蓋多變與多元的理論和實務之推行,不是光靠某種考試就可提升素質,難道我們不懂得這些道理嗎?我們期望能在目前之九年一貫教育改革中,把尚未做好的部分再加以改進充實,參考美、英、法、德、日……等之教育制度與教改方向,配合當前台灣教育環境與文化背景,再次發揚多元化之教育方式,以完整的教育理念和面向體察教育之真諦,才能正確的掌握教育方向,也才能真正提升國民之教育素質與水準。
多年來我們的教育政策,大部分在不同的教育部長產生不同教育奇招,造成基層教育工作者及家長的迷失,也造成無所適從的窘局,到後來有些不了了之,有些胎死腹中,有些換湯不換藥,繼續將錯就錯的做下去。我們質疑:為何不能讓教育回歸專業,把任何一項富有教育意義之政策,參酌國際趨勢與潮流,融合各方意見,加以實驗推行,使教育能真正的步入正軌,不是很好嗎?例如英國有高中會考,但考試科目多達十科以上,除了學科,還考聽力、工藝等術科。如果未來台灣將多年研發的基測題目做為學生檢驗實力之工具,配合將來十二年國教的實施,七成可以免試升學,僅三成可依其能力、興趣、性向來加考不同之學科、術科及特殊才藝,以進入明星高中或不同職業類科之高中職,如此不但可減緩大部分學生課業壓力,還有可以發展多元教育,提升國民的素質與能力。因此,應在高中生的學科能力品質與高職的就業能力有所區隔,未來教育部應成立研議小組,比照德國之文科中學與職業中學之分野,將普通高中及職業高中之目標定位好,然後再訂定一套學力評量來做為鑑定程度之標準,將實施多年的學力基本能力測驗,再加改進推行,實施補救教學或進修,來提升學生之學習能力與素質。
全國家長團體聯盟副理事長林文虎指出,基測的基本精神本來就不是升學工具,多年來由於執行之過程,誤將之做為升學之依據,且視同以前之聯考,才演變成今天的競爭後果。未來家長若能改變孩子的學習觀念,教師教學能調整教學方法,教育主管機關回歸基測設計本意,讓學生快樂學習,多元思考,配合12年國教的實施,發展學校特色,開發學生潛能,讓學校充分發揮多元教育目標,相信未來的國民之競爭力及素質必會更加提升。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