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關愛解決霸凌難題
霸凌(bullying)常是大欺小、強欺弱、多欺少。社會裡,不乏其例。但國內霸凌出現在次級文化的校園,似有增無減,不禁讓人憂心,我們今日的教育,究竟生了什麼病?
霸凌,絕非是單純的校園事件。至少,還反映家庭與社會的缺陷。一個學生行為的偏差,背後有一大串的可能原因,可以追考。相信,人性本善,是比較普世公認的價值觀。相信,沒有人天生想當壞人。但是,人有趨下之特性,也易受感染之特性。因此,後天環境深深影響一個人是否可能變壞。當一個家庭變了質,一個人就可能變壞;當一個社會生了病,一個人的品格就可能偏差。
往往,有問題的學生,多來自有問題的家庭,缺乏適度家庭的愛、關照與教育。於是,不正常的人格,引入校園,形成學校教育問題。學校面對眾多的學生,以現有教職員額,實無法提供如正常家庭的細微照顧與關懷。因此,這群來自不正常家庭的學生,將問題帶進校園,加劇日行惡化的教育問題。
欲解救校園的霸凌問題,單從學校著手,只能治標。釜底抽薪之道,還在家庭的配合與奠基的功夫。今日工商社會,大多是雙親雙職家庭,越來越多家長無暇也無心力照顧子女。校園問題的黑洞,越陷越大,大到很難填補,大到教師有無力感,大到整部教育機器,快運轉失靈。結果呢?學校變成不是解決,反成了製造,社會問題的地方!學校出現越來越多的負面價值與效應,功能不彰不算,成了冷漠與製造罪惡的工廠!
所幸,上述學校惡質化傾向,在我們金門,尚未形成,也一直防微杜漸著。理由是,金門的家庭與學校互助合作良好。家長重視子女的品德與學識教育,投注無限的心力。有家庭為後盾,學校教育自然得心應手,事半功也倍。金門每一所學校,都是一個溫馨、有情、有魅力的家,師生教學其樂也融融!
我們不敢說,金門的校園沒有霸凌事件,即使有,應是少之又少,完全在掌控中。目前金門地小人稀,教育成效易彰。我們應以教育模範縣自期,隨地方的開發,人口的激長,尤要掌握教育的契機。教育的成績,說實在的,是我們金門最引以為傲的一大資產,要好好珍惜!未來,金門的教育問題,將日漸繁複,挑戰亦會加大,我們更要堅持學校與家庭攜手合作,共創金門優質的教育。
金門校園裡,不會容許任何形式的處罰。處罰不是好的教育手段,更非教育的目的。因為,需動用處罰的教育,是消極無效的,教師吃力,學生也難受。施予霸凌的學生,其實是不幸的,常來自不健全的家庭,缺乏父母的愛。就這方面言,學校應付出更大的耐心與關心,讓校園能包容、感化他們。這才是學校最應開發的一項偉大教育工程;這才是學校最該一肩扛起的艱巨但光榮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