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誰的青年節

發布日期:
作者: 施志勝。
點閱率:929
字型大小:

今天是民國100年的青年節,但是這個節日在臺灣卻是處境尷尬,除了總統在忠烈祠主持的公祭革命先烈及陣亡將士行禮如儀,中央政府表揚「十大傑出青年」,地方政府則因執政的黨顏色有別,辦的活動也大異其趣。
青年節是為了紀念民國前一年(西元1911年)3月29日,同盟會黃興率黨人在廣州起義,與清兵激戰失敗,死難者皆為青年菁英,其中72人合葬於廣州黃花崗,是役震驚宇內,掀起推翻滿清政府的高潮,武昌起義,全國響應,辛亥革命成功,民國肇建。國民政府為表彰烈士們捨己救國的偉大精神,於民國33年3月6日,明定每年3月29日為青年節,英烈精神得以照耀千古,垂範後世。現在5、60歲左右的人,中學階段的作文,經常出現「青年的時代使命」、「青年節應有的體認」、「青年節的省思」之類的題目。那時節,我們要「反攻大陸」,中共則要「解放臺灣」,兩岸關係對立緊繃,所以在國民黨黨國一體的教育下,時代考驗青年、青年創造時代,為了國家民族的未來,必須繼志承烈、踵武前賢之類的話躍然紙上。拜教育潛移默化之功,當年金門青年從軍報國從不後人,固然有著現實因素,然其愛國情操是不容質疑的,比起現在一些說「愛臺灣」的那個「愛」要來得真實、真情且堅定。
不同世代間因成長環境有別,對事情的看法就會有著差異,所以會有「代溝」的問題。為了瞭解現在青年人對青年節的看法,我在親戚家問到他大學一年級的孩子讀林覺民「與妻訣別書」的心得,他說「那是啥米碗糕啊,沒讀過!」,至於「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他更是「莫宰羊」,青年節的由來,他是略知一二,細究之下,不是他程度差,是現在中學教材中沒有林覺民的這封家書,青年節的由來也是一筆帶過。所謂「要亡其國者,先亡其史」,讓我想起13年前偶閱外甥「認識臺灣-歷史篇」的課本,驚覺總有一天必將與兒孫輩們來一場「中國人、臺灣人」甚至統獨論辯,所以,現在自外於中國的「臺灣人」意識高漲,排除中共對臺政策的因素,臺灣這20年來的主政者都有輕重不同的責任,至於對或錯,有待歷史論定。
因為「五四運動」,5月4日曾經是中華民國的青年節,現在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青年節。3月29日青年節在臺灣說來順口,也有親切感。但是前不久,立委趙麗雲認為當年329是農曆,陽曆是4月27日,因此提議修訂427為青年節。另有學運世代人士認為,發生於民國79年3月16日的「野百合運動」是該世代青年關心國是、啟動臺灣民主發展,主張將3月16日訂為青年節。凡此,各有主張,徒留爭議。
青年是家庭以至國家社會的希望,但求人性正面而積極的價值觀得以傳承,讓年輕人在他們的世代展現抱負和活力,綻放熱力與光輝,為自己和國家開創光明的前景,允為紀念青年節的意義所在。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