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重新尋回優越感

發布日期:
作者: 陳向鑫。
點閱率:1,093
字型大小:

兩岸「小三通」走了十一年有餘,筆者由於曾任媒體工作,有幸參與2001年元旦民間「海安號」象徵性的試航、元月二日金門縣政府歷史首航,一直到現在都還經常赴大陸商旅觀光,有個想法特別藉此提出來與讀者分享,那就是過去以身為金門人的「優越感」似已不復存在。
相信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新台幣愈來愈不好用。小三通初期兩岸幣值比約為4:1、也就是一千塊台幣可以至少可以換到二百五十元人民幣以上,物價又便宜,金胞所到之處相當受到當地民眾歡迎。但在四、五年前,中國大陸由於經濟全面起飛,再加上預期人民幣升值效應,全球熱錢不斷湧入,人民幣與新台幣一度拉開到近5:1,相對而言新台幣無形之中縮水了25%,對於常跑大陸的人來說,壓力可見一斑。
近幾年,兩岸幣值比約能維持在4.5:1,但海峽對岸的生活水平已全面上揚,價漲量減、一來一往,讓以往把廈門當成金門的「後花園」的我們不禁要搖頭苦嘆:「『孫中山』、『蔣中正』(指新台幣)又被『毛澤東』(指人民幣)打敗了!」。
廈門市是中共列為重點開發的經濟特區,政府部門在硬體建設方面提供的資源經費,自然遠非地處離島前線的金門所能比擬,再加上土地國有、規劃得宜、人口眾多、招商容易等因素,近幾年的經濟建設成長,讓常跑廈門的金門人不得不佩服,甚至要感嘆:「金門已變成要爭取成為廈門的『後花園』了」。物換星移、角色互換之快,身為金門人能不汗顏嗎?特別是許多人到對岸都是花錢、賺不到錢,這樣不「悶」嗎?又何來的「優越感」呢?
2008年馬英九政府執政、兩岸全面三通直航,金廈小兩岸的「小三通」因價格優勢還存有些許競爭力,但觀察現今的大陸旅遊團體都以台灣為首要目的地,經過金門幾乎都不過夜,甚至連吃一頓餐的時間都不停留,台商如此、陸客也是如此,「生雞蛋嘸、放雞屎有」,讓我們不禁要為金門觀光產業的未來擔憂。
幸好,縣長李沃士上任後就一直在爭取金門成為大陸「國內旅遊」的延伸,希望透過「一日遊」的行程,分食廈門每年近3千萬人次的旅遊人潮,成為金門發展觀光產業的基礎市場!
如今,政策形成,「一日遊」陸客也已登「門」,此時此刻,政府部門固然要持續爭取相關建設與配套措施,旅遊業者更應謹守分際,千萬別再走回削價惡性競爭的老路。而身為金門人的我們更應把握此次機會,全力支持政府政策,必要時提供相關專業意見,營造全民觀光的友善環境,讓我們合力再次擦亮金門這塊旅遊金字招牌,讓我們再度尋回兩岸互動中的金門優越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