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真實的日子

發布日期:
作者: 陳欽進。
點閱率:608
字型大小:

但願每次回憶,對生活都不感到負疚。──郭小川
讀小學三年級的兒子拿回了學期作文本,總共五篇文章,四篇都和媽媽有關,且均是「我不要再惹媽媽生氣」的主題。問兒子,「為什麼你那麼喜歡惹媽媽生氣呢?」
「我忍不住嘛!」他靦腆的回道。
對孩子而言,情緒通常是種直覺性的反應,喜歡就笑、討厭就鬧,半點強求不得。對家長呢?似乎少了肆無忌憚、任性而為的權利與能力;行事前每每要想想後果與影響,縱是偶發的率性,還會被解釋為不成熟、不懂人情世故,果有天差地別的待遇。
不知道從何時開始,人總會習慣戴面具過日子。在子女面前要堅強,父母膝下要慈愛,職場上,更要關注與他人間的應對及表達,要和光同塵,融合於周遭的環境與氛圍,不讓自己成為問題人物、頭痛份子。這算是人的自覺,還是虛偽度日,似乎已經很難說得清了。
前陣子看了趙薇與周迅主演的《畫皮》。劇中點出了一個根本的人性問題,人的好壞到底是取決於心靈還外表?柔弱美麗的周迅有顆狐魅、狠毒的心,卻願為所愛拋棄一切;而始終正直善良的趙薇,一旦換上了妖邪的外衣,照樣人人喊打叫殺。難道妖邪就不能追求真愛?而一生良善之輩,竟抵不住瞬時形象的崩解?站在道德、理性的層面上,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在群聚氛圍的影響下,道德、理性只是一面最薄弱的牆。
在充滿灰色地帶的世界裡,何為真、孰為假,很難有明確的定義。我們常說,「要保有孩童的赤子之心,純真的過日子。」但就有人會為了特定目的,將孩子翻刻成大人的模樣,盡顯成熟風情。小時候,師長訓誡我們,「什麼階段就該做什麼樣的事」,學生就該用功讀書,軍人就該保家衛國,公務員就該奉公守法,那為什麼大人會要求孩子在當下成為他人期望中的自己?
有一次,妻子要求孩子停下手上的遊戲機,把功課寫完。他的回答竟是:「我要做自己!」做自己,說起來很容易,但自小便有隻無形的手箝制著我們,脫離自我的軌道,循此造就而成的,可能終究是別人眼中的自己,這樣的結果,其最根源的出發點,可能只在於「不要惹媽媽生氣」。
想到這,對孩子的行為總算有了幾分寬慰;或許他習慣性的「脫軌」也可以解釋為回到常規的順性而為,如果連這點權利都不給,似乎就太在乎自己了。
真實的人生,處處充滿了冒險與驚奇。多數人不介意自己戴著面具過日子,卻希望他人真誠待己;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或許是人性與生而來的浪漫,更是一道不應該被捅破的窗紙,不該被解開的習題。
我永遠相信孩子之後不會再惹媽媽生氣,也樂於接受他每一回真摯的道歉與反省。人生到處充滿了虛偽矛盾與不可預期,無負疚的面對,絕對是件美麗的事!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