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英語情境教室的想法
幾度參訪台灣的英語情境教室,不管是在宜蘭縣、高雄市、桃園縣、台北市等縣市,所看到的英語情境教室,基本上都是闢建一些海關、機艙、銀行、超市、醫療診所、餐廳等虛擬實境,再加上一些情境教育的環境標語,以及裝潢一間播放影片的視聽教室,這些硬體設備,各地都大同小異,無非就是在虛擬其境,讓學生如臨其地,開口說英文,當然也都有輪值或配置外籍教師,進行對話教學,老實講,未曾接觸過的,是有點新鮮感,有點「到外國去」的感覺。
只是各縣市這種固定式英語情境教室,裝潢佈置大同小異,好像是一個模子印出來的,時間一久,情境教室的佈置裝潢會有所老化,且這種固定式英語情境教室的教學,是採申請制,由該縣市各國中小輪流進村學習,難免舟車勞頓。
因此之後又有「行動英語村」概念的產生,所謂「行動英語村」是指將英語村之設施、人員與教師帶到各偏遠小學去服務,是將載有英語教學設備的車子,開往各個學校,再快速組合成情境教室,此有資源分享偏鄉的便利性,這是苗栗縣在97年底首創,報載「這批包括外籍、本籍英語教師和具備專長的替代役團隊,以速食店及超級市場購物為主題設計全英語對話情境,未來將利用每周三下午巡迴全縣各偏遠小學進行英語教學(2008-11-14/中國時報/ 陳慶居),算是一種突破,唯「行動英語村」與固定式的英語情境教室,教學內容似乎相差不大。
縣教育局於今年5月6日於中正國小召集英語文教學成效計畫期初說明會,提出設置英語情境教室計畫書,計畫要規劃五個空間主題,分配為:戰地生活、觀光特產、交通旅遊、古蹟文化、海洋島嶼等來進行空間與課程的規劃,基本上我是贊同如此規劃,姑且不論是否為了配合地區觀光事業的發展,如此在地化鄉土化的英文教學,從國中小紮根鄉土文化的英語教育,企圖塑造自己的英語教學特色,算是另闢蹊徑,是有可取之處。
我校寧中小被分配到的主題是「戰地生活」,我隨即從這個角度去思考「戰地生活」的英語情境教室應該長怎麼樣?我先約集國中小的教務主任,討論硬體設施的建構方向,議定以原來陶藝教室的三間教室為空間,(1000518-0522清理完畢),我在思考如何加入戰地元素,讓這個空間有其特色,要真正能表達出金門的戰地概念,又要與英語教學的任務搭上關聯,我們想到不能讓它變成文物展覽館,設限在器物的收集與展示,因此我們計畫以「講故事」的方式來設計此一情境教室,舉例說以:「小明到金門當兵,搭飛機落地後,入境、到部隊報到入伍,開始接受軍旅訓練,聽老兵介紹軍營的種種,休假時到金門一些戰地景點遊玩,體驗金門戰地與軍隊的生活,以及最後退伍離營的一連串故事。」
我與幾位同仁構思,初步決定要以軟性感性的方式,以「人物說故事」的理念作為空間陳設的主軸思想,當然情境教室難免要有新穎裝潢,初步構想,把鄰近運動場的牆面,塑造一個金門的戰地意象,以轉折的樓梯間,塑造成碉堡隧道,以二樓走廊,佈置入伍的體驗情境,以室內三間教室規劃出幾個次主題區,應用顏色來管理。
而在這空間內,要有實體器物、要有模型、要有大圖輸出、要有歷史照片;計畫區劃出幾個次主題區,應用色彩管理,把戰地的意象與概念彰顯出來,此外,我們還要應用資訊融入教學,應用3D互動教學軟體,讓學生不只是空間感受,也要接受視覺聽覺觸覺的各種感官學習。
這間英語情境教室教學要有成效,我以為要和金門戰地的歷史血脈,加以緊密結合,金門的戰地地位,戰爭往事,以及戰地生活下產生的戰地文化,要自編一套淺顯易懂的教材,好進行與生活融合的教學,這套教材要讓學生容易學,有興趣學,很輕易能夠張口說出來,人人成為小小的解說員,才算成功。
而這間情境教室要能成功,要有結構性組合的中師與外師,協同教學,有外師教學,練習對話,會讓人感覺比較像在教英文,有中師教學,可以彌補外師的文化隔閡,與溝通不良,這是軟體構件不可缺少的。
我尤其盼望建置3D數位化教學軟體,透過傳統空間實體與虛擬互相搭配,呈現虛擬實境之情境教學,使老師與學生能進入情境,應用紅外線感應之手勢互動技術,或是互動式資訊地板,多人次參與互動學習。如果這種教學模組可以成功,我們更能提供更多元的英語情境教學模式,英語教學可以多樣化。
金門的教育要培養現在公民,要有全球視野,我們必須有創意有雄心,強化英語教學與資訊教學,是無疑的方向,只是這需要有夠力的後盾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