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采
尼采(F. W. Nietzsche, 1844-1900)出生於德國萊比錫(Leipzig)附近的村鎮,父親是位牧師,英年早逝,其時尼采年方五歲,和妹妹伊麗莎白及母親移家與祖母及兩位姑媽同住,因此尼采可謂長於婦人之手。祖母的家庭刻板保守,母親的寡婦心理和妹妹的善妒,加上尼采後來和華格納(Richard Wagner)夫人柯絲瑪(Cosima)及女友莎樂美(Lou Salome)之間失敗的戀情,使尼采一生對女性既愛又恨,他最有名的一句話即和女人有關:「如果你要拜訪女人,不要忘了帶鞭子。」
尼采早年受到叔本華(Arthur Schopenhauer, 1788-1860)悲觀哲學的影響。看重人的生存意志,後來則認為其實人的權力意志(will to power)遠大於生存意志,最強烈的權力意志展現在超人身上。尼采長於基督教家庭,但一生卻反基督反宗教,他認為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已經衰亡,因此宣布上帝已死,諸神已不存在,能夠拯救人類的只有超人。尼采的超人哲學影響了劇作家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促使蕭翁寫了《人與超人》一劇,強調優生學對人類生存的重要。尼采看重權力意志的超人哲學也被認為影響了希特勒及其納粹政權的興起,但尼采在哲學上最大的貢獻還在於他把西方哲學從純粹客觀的思辨帶向實際人生問題的探究,因此他和丹麥哲學家齊克果(Soren Kierkeggard)同被視為存在主義的先行者。
尼采在知性上英才早慧,二十四歲就當上了萊比錫大學的教師,但在感性及實際生活上卻悲慘莫名,二十六歲那年他因騎馬摔落而肋骨折斷導致長時間臥病,在軍隊服役期間又感染了痢疾和白喉。一八七一年,尼采出版了《悲劇的誕生》一書,卻受到許多同儕教授嚴厲的批評。普奧戰爭爆發之際,他強烈支持俾斯麥的鐵血政策,但因其時他已身為瑞士公民而不被批准上戰場為祖國而戰,只能在紅十字的基督象徵之下做一名救護兵,但也就在擔任救護兵期間,在眼見騎兵旅的進攻中,他頓悟了權力意志的超人哲學。十九世紀的七十年代,尼采除了各種生理病殘,還加上患有惱人的神經痛,到了八十年代,尼采與母親及妹妹的關係更加惡化,加上失敗的戀情,終於使他在一八八八年住進了瘋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