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浯鄉海外有真音──讀許允之「鍊石窩主人遺詩」有感

發布日期:
作者: 郭哲銘。
點閱率:962
字型大小:

曩昔在為林豪「誦清詩」標注時,曾感嘆說道:「清代末造之金門,正處於一個歷史空前的低潮,明代碩學大儒輩出的時代早已遠去,清代將星雲集的場面也不復再見,金門僅剩下一個滿面瘡痍的軀殼;莊稼不熟,且又海氛不靖,欲為農,五穀難登,無法豢家;欲投海逐魚,又匪寇遍佈,恐為波臣;在無經濟力的支撐下,想要讀書登第,實如緣木求魚,難如登天,故而這一個時代的金門是一個無士、無農、無工、無商的時代,想要養家活口,只有出外謀食,遠走他鄉。」
  而這一批遠走海外、驅食異邦的金門鄉賢,在此後的時間裡,成為金門發展的主力,成為歷史波濤的主角,小而建設桑梓,發展交通,興辦學校,大而支援政府,推翻清帝、北伐、抗日、戡亂、以至冷戰抗共,金僑無役不與,厥功至偉,為鄉、為國之欽式,自不待贅言。
  然在建功立業之餘,鮮少人注意到這個時代的金僑,也默默的護繫著「海濱鄒魯」的讀書種子,以及主盟吟唱和詠的詩歌傳統。
  旁的不說,光從縣志的「藝文志」以及新近出版的「金門古典文獻探索」來看,民國以後傳統詩文的撰著者,幾乎都是金僑或者曾經旅外過的金門鄉親,如:李式矜「印山詩草」、王碧雲「井瀾痕詩文集」、李增仁「靜修室詩集」、林策勳「市隱六十壽言」、「海內外詩人唱酬什篇」、王觀漁「燕南行卷」、「金臺笠影集」、「岷江題襟集」、「百玉詩草」、張作梅「一霞瑣稿」,乃至晚近李朝啟「浯島詩文酬唱集」以及陳維藩「漢垣漫草詩集」……等,除了王觀漁、張作梅事功在臺,李朝啟在金,皆為旅外鄉僑。
  這些身居海外或曾旅居海外的金僑,在民國初年到二十世紀中後葉,依然以中國傳統的詩歌,為其創作的主流,這個現象乍看之下,極為特殊!身處異邦,在文化極殊異的地域,卻用最傳統的中國方式創作,教任何人想都會覺得不可思議。不過這些金僑,卻用這樣的方式呈現他們的心聲。
  這種現象的造成,自然有其內在與外在的因素,例如:這些金僑極大部分都還是舊學出身,其受學時期是浸染在傳統教育氛圍裡,用古文、古詩為工具,自屬可能;但是另一個可能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正是因為他們身處異邦,在他人籬下寄居,份屬少數,反而更重視自己的文化與傳統,因此在感情的投射,自易產生「月是故鄉明」之情緒,行為舉措也盡可能沿用舊有的生活模式與習慣,這也是身為少數者的自居之道。
  這一切都是身居故鄉者所難以體會與想像的,「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旅外鄉僑克苦功成背後的故事,而今再一次躍然目下,日前託人請新加坡鄉籍作家寒川先生(呂紀葆),攜來南洋華僑許允之先生「鍊石窩主人遺詩」一書,通覽一遍,益深信浯鄉海外有真音,而這樣的生命力,正因為該書的出版,而延續不絕。末了猶餘思不斷,金門的生命力在異鄉的展現,或許就是因為對自己傳統的堅持與維護,才創造了所謂的「金僑奇蹟」吧!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