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響823和平鐘的想法與建議
從2月24日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得知由基金會、文建會指導,並由金門縣文化局主辦,中鋼公司及金門彈藥庫等都加入協辦行列,提供行政、技術和安全鑑定的協助。該活動作為建國一百年的主軸活動之一,將邀請各領域的專家及藝術家參與;除此之外,亦規劃邀請國防部、外交部、內政部、教育部及各級地方政府共襄盛舉,要讓世界聽見臺灣(金馬)人民對和平的信仰與渴望。又從8月10日主辦單位金門縣政府在圓山飯店舉辦「按鈕揭開建國百年和平晚會序幕」,其不計成本之盛況已預設了該活動將是一場空前的盛大規模,主辦及承、協辦各單位也真的辛苦了。
從基金會的新聞:「八二三和平祈福日活動很能反映金門居民在飽經戰火洗禮後對和平的渴求,以及今日金門人安居樂業的生活剪影」寫得貼切。「追求和平安居的心願不僅限於金門居民,而是全臺灣、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價值」也心有同感。但是「藉由這次和平祈福日的活動,建國一百年基金會便是希冀能將『臺灣人民』這一路走來風風雨雨卻仍相信和平的決心透過鐘聲傳達至國際社會,讓國際聽見臺灣的聲音!」一再強調『臺灣人民』是否過於設限?應該是兩岸中國人的共同心聲吧。
世人之所以一再祈求和平,就是因為人類各族群不能有一顆和平的心!世界上所有紀念和平的紀念館、碑、牆、鐘等等,單從近五百年的「大國崛起」無不是一場場的血腥戰爭,全世界所紀錄的各種偉大戰役史,無不是老子所說的「兵者不祥之器」、「善戰者服上刑」、「戰勝以喪禮處之」。和平是人類的普世價值,理想與現實如何調和?反戰思想總是在各種戰後產生,然而不幸的是,人類很容易失憶,在地球村的時代裡如何追求和平,這不只是形而下的治國、治天下(聯合國)之道而已,更需形而上的思想與宗教信仰。否則在一場紀念性的和平儀式之後,又如何保證不掀起下一場戰爭?
對於家鄉辦理「敲響823和平鐘」的規劃值得肯定,基於認同之心,謹提三點實務經驗供主辦單位參考:
一、名稱問題:中華民國政府為慶祝建國一百年一系列活動,由文建會統籌辦理,文建會為了申請預算與審核問題,成立了一個任務型的「財團法人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基金會」,來作為各單位申請活動的隔火牆。各團體要辦理慶祝建國一百年活動必需符合其規定(詳見該基金會網站)該基金會一再重申「建國一百年」不是「建國百年」(為了顧慮民間不吉利的百年概念),因此所有活動名稱一定要以「慶祝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xxxxx」之主題再加各種副題如「鴿頌和平、璀璨金門」等,否則事後要向基金會申請經費,恐又有一番辛苦。
二、安全問題:這種有意義又大規模的活動,一定會邀請來自海內外各國愛好和平的知名人士出席,在全世界「防恐」氣氛中,不知金門警方是否有防恐的準備與能力?另外在集會活動中,一般非特定參與的民眾,主辦單位必須為他們保活動團體意外險,以防萬一。
三、宣傳行銷:這是一次難得向全世界宣傳的機會,針對金門要發展觀光,要鎖定「和平」的主題觀光景點,這些景點要有反戰思想作為深化的基礎,不只是戰爭的傷痕景點而已,如此才可媲美世界其他國家的和平紀念日與紀念物的意義。商家可針對「和平」製作各類紀念產品,一則可賺錢,二則可打行銷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