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阿嬤ㄟ話

發布日期:
作者: 吳啟騰。
點閱率:784
字型大小:

教育部為喚起國人重視家庭世代關係,鼓勵年輕世代更樂於接近長者,分享他們的生命經驗及人生智慧,以發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理想社會,進而達成建構無年齡歧視的社會願景,首次將99年8月29日(星期日)訂為我國的第一屆「祖父母節」,爾後則固定於每年8月的第4個星期日慶祝該節日,本(100)年度「祖父母節」為8月28日。雖然阿嬤已離開人世四十餘年,但她的話言猶在耳。就如「阿嬤的話」的歌詞中「在細漢的時陣,阮阿嬤對我尚好,甲尚好的物件攏會留乎我」、「看人在覓相找伊定定跟阮說,叫阮著要好好仔讀冊,嘸通大漢像恁老爸仔彼呢啊狼狽ㄛ,在彼個時陣,阮攏聽攏嘸,阿嬤!妳到底是在講什麼。大漢了後,才知影阿嬤的話 我會甲永遠永遠放塊心肝底」、「在阮的心內定定攏會想到伊阿嬤妳今嘛在叨位,阮在叫妳,妳甘有聽到,阮的認真甲阮的成功妳甘有看到」、「希望後世人,阮擱會凍來乎妳疼,作妳永遠的孫仔」。由這些詞句,讓我勾起「愛要及時」的道理。也想起阿嬤從小對我講的話,影響我一輩子。
我們都知道家庭是社會穩定力量的來源,倫理則是家庭和諧不可或缺的條件。在現代社會中,祖父母在家庭中的功能日益顯著,成為家庭倫理中不可忽視的一環。如今,我們必須正視祖父母在家庭中的角色與地位,所謂「父母慈、子女孝」的二代家庭倫理也有待擴展與重建。從家庭教育的觀點而言,如何建立一個良好的跨世代互動關係,在現代社會的家庭結構變遷下,益顯其重要性。近年來,因為社會結構及商業的發達,家庭型態逐漸改變。夫婦家庭及核心家庭急遽增加,傳統的折衷家庭及擴展家庭之組成形式逐漸式微,孩子與祖父母互動的機會減少,相對缺乏從小培養孩子親老及敬老之品格。祖孫關係疏離,亟待強化世代互動,以促進家庭凝聚。建立代間互動的基礎,與祖父母互動更是年輕世代與老人互動的重要經驗,祖父母與孫子女互動越多,年輕世代對於老人的態度愈正向。因此,祖父母是年輕世代認識老化歷程與悅納老年世代的「第一位老師」,祖孫互動是扭轉年輕世代的年齡歧視偏見之關鍵,因此透過祖孫世代教育及活動的倡導,將有助於建立一個對老人親善及無年齡歧視的社會環境。
記得很小時,阿嬤常跟我講許多有關做人做事的道理,雖然家裡很窮,他還是叫我好好唸書,要上國小第一天,她很早就幫我準了麵線和紅蛋,要我永遠是第一名,她又跟我說:我出生四十天左右,祖父已病臥水床上,要求她抱我給他看,阿嬤告訴他:我是中秋節出生的,他就說我是「狀元子」,不多久,阿公就辭世了。也可能是老人家這些祝福的話,才讓我一路順暢,否則不要說第一名,以我們的處境,連讀書都不敢想,那會有今天。我也一輩子遵照阿嬤的話,不管在那個工作崗位我都想把它做好,甚至要求第一,雖然不一定達到,但至少十不離九,已盡力了,也就覺得完美與心安。
阿嬤也常常教我做事要打拚,做人要實在,寧願被人害,也不要去害人。這也是我這生受益最多的名言,雖然偶而碰到一些很窩囊的事,心想:怎麼會這樣?而當我很納悶且想去扳回時,就想起「阿嬤ㄟ話」-只要是對的,就淡而化之,時間會證明一切的,也因如此讓我減少很多煩惱,能有更多的時間來做好我的工作,並獲得許多無形的回報。
由以上之簡短回憶,可以了解傳統核心價值之家庭倫理與品德教育的重要,尤其祖父母的人生智慧與生命經驗,是承襲家庭的傳統,更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資產,而且「孝親尊長」、「敬老尊賢」又是中華文化延續數千年的傳統價值與美德,冀望藉由教育的管道與推動,讓國民從小培養此美德,喚起民眾重視目前逐漸式微的家庭世代關係。並以「教育」搭起世代橋樑,透過祖父母連結傳統與創新,讓年輕世代認識祖父母在家庭生活的重要,使我們的社會更加和諧安定,達成建構無年齡歧視的社會願景。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