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金門人是和平超人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鈞堯。
點閱率:852
字型大小:

八月一整個月,事情連串,都是故鄉事。八月初,與李沃士縣長一起上TVBS「願景台灣」,談金門,記得場外與李縣長閒聊,我好奇地問他,上任以來,聽不到李縣長孤臣孽子般的邊緣喊話,也沒看到他強烈抨擊戰爭悲情,我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奮鬥前進,積極建設。李縣長說,「政治不能一直回頭看,要往前看。」我一聽,才恍然大悟。
按此比較,文學與政治是不同的向量,往前看政治,才能丟掉敗選或者施政的不順,儘管教訓必須記取,卻不能沉溺於悲傷,以及失敗往事。文學則是記憶與歷史的整理,沒有過去、沒有學習,文學就無法成立。一個社會多元,除了族群的融合,還需有時間的多元;過去、現在與未來,是時間的多元表現,每一個人依據各自的專長分工。做考古與研究的,好好濾出歷史顏色;研究戰爭者,仔細鑽研戰役的因緣;浸淫文學者,打造文字,抒懷一個人、以及一個島。
儘管出發的方向不同,無論考古、文學或政治,最後都必定訴諸未來。
八月二十三日,雖不能親臨現場,仍從電視轉播跟《金門日報》、以及台灣傳媒,看見中華民國建國百年和平祈福日,在古寧頭和平紀念園區舉行的樣景。總統馬英九與兩位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南非前總統戴克拉克、國際反地雷組織親善大使宋可邵(Song Kosal)一起敲響和平鐘,總統馬英九寫下「兩岸和平、世界安寧」的祝福,在總統大選開打的時候,馬總統在金門的發言,是有所為而發了。但無論如何,從打造金門為戰爭的展示島,以及警惕戰場殘酷的和平島,金門為自己在兩岸、在全世界,找到一個關鍵的定位。
正因為已經走到這麼前面,我不禁要回想五十多年前的「八二三砲戰」、三十多年前的「單打雙不打」,以及村指導員到村頭,拿出口哨一吹,家家戶戶拿掃把一起大掃除;或者除鼠害,祭出一條老鼠尾巴可換一包米或一袋鹽的獎勵等;或者演習期間,父兄得擱下農作,拿起槍,加入演習;或者為能在國慶日雄赳赳、氣昂昂通過閱兵台,被遴選的居民沒日沒夜練踢正步;早一輩的人也都知道,早年總統府最愛錄用金門子弟,「因其思想堅貞,忠勇可靠」。
庶民在戰爭上,死傷與貢獻,或許難以數量統計,但因為在金門島上,有這一群不怕苦、不怕難,更不懼死的金門人,花崗石島才有了現實生活中的傳人。
TVBS「願景台灣」的主持人蔡詩萍,提到戰爭已過,戰場何續等問題。我說,戰場如何維護,金門人當然要比任何人,都還要感到焦慮。沒有戰場的映現與對比,就不知道和平的重要的。
蔡詩萍提到八二三砲戰前,他隨父親部隊遷徙,與母親住在營舍附近,歷時半載,雖不得記憶,卻覺得與金門多了一份聯繫。這是土地與親情的聯繫,然而,金門對「戰爭與和平」的聯繫,超乎土地與親情,而是一種普世的慈悲了。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