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遺落的歷史──南洋工商補習學校與林則楊先生
今年五月,我與新加坡金門會館文教部主任陳成欣、副主任楊素美一起到歐南路的約克山,探勘南洋工商補習學校的遺址;並且於福建人為主的墳山---咖啡山尋找昔日校長林則楊先生(1888-1948)的廬墓。南洋工商補習學校及林校長俱為與海外金門華僑有關的事蹟及人物。甚至,在金門地方志裡,林則楊先生的名字常被誤植為林則「揚」,以訛傳訛。
1920年元月,為照顧新加坡工商界在職但失學青年,由施甦先生發起,創辦南洋工商補習學校。得到洪石亭、林則楊、李承嘉、陳文珪、柯朝陽、莊國影、黃肖岩、黃淵鑑、莊丕唐、葉貽秀、黃卓善、郭福來、陳覺民諸先生之襄贊而開辦夜學,借用丹戎巴葛門牌267號寅賓俱樂部二樓為校舍。初期學生四十餘人,分國文、英文二級。同年3月1日,遷入英俄街門牌30號,附設國民學校,學生五十餘人,分為三級;補習科增設國文一級、英語一級、國語一級。是月選舉正式董事,王世貞為總理,莊澄江、張嘉信、陳六郎、李天來、郭福來、張松棟、莊鼎貞為董事,並聘請施甦為首任校長。八月,施校長與董事部因經濟問題、意見不合,辭職返回中國。
1921年元月,董事部電聘林則楊為校長。之後長達28年,林校長將畢生心力貢獻於這所學校,將學校經營得有聲有色,直到1948年辭世。他的墓碑上方刻著「盡瘁教育」四個大字,正中是「林則楊校長之墓」,由工商學校校友、董事、師生同立,正說明了大家對他的敬重與懷念。
南洋工商補習學校的發展,亦是新加坡歷史的縮影。1929年6月學校搬到歐南路約克山。在林則楊校長的領導下,校務蒸蒸日上,在當時馬來半島所有華校當中,工商補習學校的建築十分新穎,新加坡華校會考常在這裡舉行,全南洋華僑籌賑總會代表大會也在這裡開會。1941年12月日軍圍攻新加坡學校停辦。1945年復辦,但停辦夜學而專辦普通小學。1947年7月續購毗鄰曠地約18萬方尺以備擴充及建築新村之用。1948年7月林則楊校長逝世後,由陳國祥繼任。1970年代末,學校陷入收生困難之境。80年代董事局與教育部商討的結果,學校搬遷到淡濱尼新鎮,更名為工商小學。1987年位於淡濱尼第42街的新校舍啟用,目前擁有超過2000名學生,轉型成一所新式的現代學校。
在工商補習學校校史中,林則楊校長絕對是舉足輕重的關鍵人物。林校長,字葆松,本姓楊,以承繼舅父姓林,金門後浦南門人。幼聰穎,讀書過目成誦。清末,全閩師範學堂畢業,歷任馬巷、廈門、紫陽各小學教員、學堂長。1911年南渡,亦從事教育工作。鄉僑洪絲絲(洪永安,1907-1989)是這樣描述林校長:「他極討厭應酬,不但未嘗請客,也很少給人們宴請。數十年中,赴宴會恐怕不上三次。他不願擔任社團會館的職員,很少出席公眾會議。他身上穿的經常總是一套褪了色的粗布衣服,有時肩上或者背上可能有一塊或兩塊補丁。他常常踏著拖鞋在校園工作,所以初去學校參觀的人,看見他迎面而來,很多誤認他是校丁。他的成功,絕對不是僥倖的,除了廉潔而外,還有真實的學問,尤其重要的是有辦學的熱誠。他一生不結婚,完全沒有妻子的拖累,把全副的精神都灌注在學校。在幾十年的長時間都住在學校,有時整月甚至整年足不出校門。」
為人樸質、專心教育,是林校長留給後人永恆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