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得妙華正體字
為因應陸客自由行,坊間競寫「簡體字」以對,引來高層關切,認為應保留「繁體字」;馬總統所說的「正體字」,以免自斷中華民國維護正統文化的歷史定位後,引來仁智之見;但大都僅限於市場供需等層面,未能直探正體字神妙高華的意境,頗引為憾!
自民國93年10月13日,時任台北市長的馬總統,在一場為「正體字」正名的演講後,大家都認為馬總統是正體字的首議者,其實是有待商榷的:因為在92年3月2日,不才如我即在金門日報「草堂隨筆」文中,首創將「繁體字」正名為「正體字」;「簡體字」歸為「異體字」!該文緣於教育部決定開放大陸學術用書進口,引發爭論,認為恐有馬、列思想毒害學子。本人有感投書指出:禁止大陸書籍在台發售,徒騰笑中外;但必須將大陸書籍改為繁體字。不!應該說:是將中共的「異體字」反正為「正體字」才是!多年來除要求學生「書正識正」外,並持續為文倡導之。
為何堅持書正識正?因為「霜林搖落溪山月,惟有梅花冷自香。」源於六書的「正體字」,不僅是表達的工具,更是一幅圖說、一闋音符、幾許心聲。所以你可以不懂「寒塘雁跡」;但絕對可以油然而生荒寒落寂之感。因此中文不但要用讀的;也要用看的;更要用聽的。其原因就在於正體字具有神思妙想,盡得天機意態的科學性;高華清遠,境界渾然成畫的藝術性。
正體字是蘊「形」、「音」、「義」於方塊的文字:其形不僅方正美感,更有示意功能。且以形聲字「江」來論,望文即知從「水」、讀「工」(河洛古音)。其音切字傳神,所謂去聲清而遠,直叩漢字切音的深微。「因聲求氣」一語,更道出了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的傳神音韻;其義深廣包羅,姑以「倪」字為例,人兒為孩童、因幼兒為人生之始,引申為頭緒,再廣及姓氏等多義,變化深廣直追陰陽大化。三者唱和,使每一方塊正體字,猶如一部最先進、應時自動升級的電腦:各種意態天機,盡藏其中。藉著密碼──六書,不管吳儂或魯語;莫道先秦或民國,皆可悠然穿越時空,直窺方塊中的天機。此中機趣,豈是一句神思妙想可道盡!而中共的「異體字」,因捨六書而「亂簡」,密碼已失,結果自不待言。
再者,漢字的一點一畫,意態縱橫,生機自生:「直如臨谷之勁松,曲類懸鉤之釣水!」更因布局方整,平衡中氣韻生動;虛實中錯落有致,加以留白有情,境界渾然成畫。此形象美,直如愛米爾(Amiol)所說的「一片自然風景是一個心靈的境界。」借此境界,使書者能藉草情篆意直參造化,入畫增采:或寫浩蕩之思;或寓奇逸之趣,乃至逕以書法成畫。此種書畫同源的藝術美,捨高華清遠一辭,無以參化!此又豈是中共相「親」距相見( );「愛」人卻無心( );「廣」廈剩殘簷(?? ),等等形同傾宇殘垣的「亂簡字」所能效顰的!也正因為正體字具有此種神思妙想,盡得天機意態的科學性;高華清遠,境界渾然成畫的藝術性,怪不得相傳倉頡造完字後,因「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夜哭。」雖是神話,卻一語直探正體字盡得妙華的意境!
當然,禮時為大,正體字在歷史推移中,本就多次應時簡化,如易「」為「灶」;簡「曬」成「晒」,但均在「六書」內進行。也因此使上天僅賜給中國人的物華天寶--正體字得以緣串古今。而今,若任令異體字橫行,則「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屆時豈僅是人類文化的損失而已。是以兩岸知識分子,如何就六書簡化統一漢字,以符時需,恐才是我輩應為的春秋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