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再論「金門何時能摘掉戰地的帽子﹖」

發布日期:
作者: 許競任。
點閱率:986
字型大小:

今年八月間,筆者在本報發表了「金門何時能摘掉戰地的帽子?」一文,頗引起一些迴響,上個月十一日馬總統出席旅臺金門鄉親「馬吳後援總會」時便指出,要讓金門未來扮演兩岸關鍵角色,其建設發展「當然不能比廈門差」,雖說選舉場合的承諾,以空頭支票居多,不過筆者還是願意給馬總統予嚴肅的期待。
筆者多次出入廈門,略知大陸視廈門為重點的發展城市,設置有「經濟特區」,並以特別的租稅優惠,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資,而其中為數最多的外商就是台商。廈門的崛起得力於中共中央全面的支持和靈活的經濟政策,不過有一個重要的先決條件,就是自1980年代鄧小平宣佈成立「廈門經濟特區」起,中共中央就不再視廈門為「戰地」了,有了此一心態的調整,廈門才可能擺脫束縛,全力拚經濟而成就了今日的繁榮。
反觀金門,雖在民國81年解除了戰地政務,表面視之,金門已經不是「戰地」,但由於金門僅靠大陸的地理形勢,中央心態上還是習慣把金門視為「準戰地」,不但無全力建設金門的計畫,也未積極創造招商引資的良好條件,小三通初期,更是管制多於開放,至今人員中轉雖已獲得實現,但貨物的中轉似乎尚不普遍,更遑論實施何種靈活的經濟政策,這便是近二十年來金門發展的基本困境,整體說來,台北中央對金門的發展定位,遠不如中共中央對廈門的明確,其結果導致了今日廈門的繁榮及金門的停滯。
此外,也因為中央視金門為「準戰地」,所以軍方原基於戰備需要所佔有的大量土地,並未隨戰地政務結束而全面釋出,這些土地有的位於山上,如太武山,長年被軍方倚之為金門的指揮中樞,卻也是金門觀光資源最豐富的地方,目前雖是有條件的開放,但限制極多,觀光效益不足;有的是位於優美的沙灘,如烈嶼西海岸,雖說沙質細白,但因有國軍駐守,也代表了某種程度的管制,足使投資者卻步;有的位於島嶼,如大膽島,上有「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牆,陸客仰之已久,也因有國軍的駐守,不得其門而入,任令商機流失。
觀光是金門在中央發展定位不明下,少數可自主經營的產業項目之一,結果也因上述因素而七折八扣,今年三月中旬,「金門縣觀光實質發展計畫」簡報便指出金門旅遊品牌面臨老化、吸引力不足及缺乏亮點等問題,金門最有特色、最亮麗的景觀,都被軍方給管制起來,其他次級景觀有吸引力不足及缺乏亮點的問題,也就不足為奇了。
馬總統要讓金門的建設不比廈門差,筆者願意給予嚴肅的期待,不過首先要做的便是摘掉金門戰地的帽子。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