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林榜林因為風的緣故──洛夫陳瓊芳伉儷金婚金門文學之旅序曲
「昨日我沿著河岸/漫步到/蘆葦彎腰喝水的地方/順便請煙囪/在天空為我寫一封長長的信/潦是潦草了些/而我的心意/則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燭光/稍有曖昧之處/勢所難免/因為風的緣故/此信你能否看懂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趕快發怒,或者發笑/趕快從箱子裡找出我那件薄衫子/趕快對鏡梳你那又黑又柔的嫵媚/然後以整生的愛/點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洛夫《因為風的緣故》(1981)
洛夫與陳瓊芳結婚二十周年前夕,終於動念要寫一首詩給愛妻。寫著寫著,正要收尾,停電了,在書房點燃一支蠟蠋,迅即被灌入窗內的晚風吹滅,此刻,靈光乍現,「點一盞燈/我是火/隨時可能熄滅/因為風的緣故」。
《因為風的緣故》,化作了「一代詩魔」洛夫流傳最廣、粉絲最多的「招牌詩」、「成名曲」;一九八八年春天,「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詩作新曲演唱會」在台北市社教館以多媒體舞台形式登場;二○○六年夏、秋之季,洛夫先是應廈門大學之邀作了場「感受詩歌之美」演講,談的內容、播放的歌,都是《因為風的緣故》,他告訴廈大師生,太太陳瓊芳出生在鼓浪嶼,長在廈門市 ,後來又回到金門念書、教書,「這不僅僅是一首情詩,也是對生命與人生的感悟」,之後再赴約上海市圖書館的「因為風的緣故:洛夫詩歌朗誦會」,在李元洛背誦了〈湖南大雪〉後,洛夫不改湖南鄉音親自朗誦了《因為風的緣故》,「你務必在雛菊尚未全部凋零之前,趕快發怒,或者發笑」,情深意切之音,感染了在場的五百餘位觀眾的心靈;二○○九年十月,湖南衡陽推出「洛夫國際詩歌節」,並斥資四千萬人民幣為「洛夫文學藝術館」舉行破土奠基儀式,洛夫走紅兩岸的歌手兒子莫凡登台獻唱為父親詩作譜曲的《因為風的緣故》,洛夫忽念起,隔絕了四十載的歸鄉路,一九八八年第一次回到衡陽故鄉探親時題的書句,「為何雁回衡陽,因為風的緣故」。
因為風的緣故,湖南與閩南的結合,二○一一年十月,洛夫陳瓊芳自加拿大返台的金婚之旅,落定金門,要在金大演講「感受詩歌之美」,也要文薈瓊林、詩傳榜林。
金門是洛夫詩生命內重要的驛站。一九五八年,在兩岸冷戰砲擊聲中的一座坑道,生出了這樣魔幻、超寫實的詩句,「祗偶然昂首向鄰居的甬道,我便怔住/在清晨,那人以裸體去背死/任一條黑色支流咆哮橫過他的脈管/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掃過那座石壁/上面即鑿成兩道血槽」,被視作現代詩的空前實驗、革命,洛夫引發無數討論的六百行長詩成名作、並且在美國出版英譯本的《石室之死亡》,第一節十行就是軍旅時在太武山武揚坑道舖陳出的。
相較於佈滿戰爭與死亡意象的《石室之死亡》,洛夫轉以溫柔繾綣、如歌行板的情詩《因為風的緣故》,也係金門牽出的情緣─他在多風的浯島識得東洲村戰地佳人陳瓊芳,「然後以整生的愛/點一盞燈」。
詩人在風中點起的一盞燈,五十年後,風將吹向瓊林、榜林,燈要點亮怡穀堂、國礎國小,以及四埔林場的金大。
是洛夫的詩風,也是金門的文風。詩文之風,構成了「因為風的緣故:洛夫陳瓊芳伉儷金婚金門文學之旅」。
有風的瓊林,保護廟左後方、入村十五號右側,各有一尊座南向北、座北向南的風獅爺,守護著「御賜里瓊林坊」。瓊林之前的平林,宋代,聽說這個地方就有平林社學了。現仍形制完整的「怡穀堂」進入民國以後,作為第三區第一高小國民學校、瓊林國民學校的校址,至四○年代國軍入駐充當師部指揮所才終止了琅琅書聲。瓊林在古代出了蔡獻臣等六進士,現世則生了詩人蔡振念、作曲家李子恆、漫畫家季青,還有書店達人蔡卓、蔡能寶,小說家黃克全亦有過一段瓊林的成長歲月;李子恆的《秋蟬》已成經典民歌、《番薯情》串落金門人的鄉思淚,季青(蔡海清)每日一幅的時事漫畫至今仍在騷動全國讀者的政治敏感神經。因為風的緣故,文薈瓊林,怡穀飄香。
因為風的緣故,是瓊林,也是榜林。舊名董林的榜林,村誌據鄉佬傳言載「某年東邊之林火燒埔後,發現地平背風是良好場所,而有居民移墾,於是落戶成村」。榜林村的國礎國小原址,為紀念出生於隔壁村東洲的星洲鄉僑陳國礎而來,國礎先生被尊為愛國僑領,他與公子陳夢乾也是能文揮墨之士,「與世無爭渡桑榆,還伊故我權守株。落日餘暉應返照,春風秋雨永無殊。」陳國礎晚年的一首〈無題〉,詩心與鄉愁齊發。文士陳國礎之後,榜林一村再出現了三個現代詩人:許水富、徐心富與呂紀葆(寒川)。
「瓊林,怡穀飄香」,「榜林,三個寫詩的人」,因緣洛夫、因為風的緣故,兩地不同風獅的村落將發生文學的連結,賞詩文、聽歌謠、聊鄉事,就在十月,今年金門的秋天很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