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與金門之間的時空隧道
相信往返於台北與金門之間的鄉親或旅客,一定有一種錯覺,這種時空與環境的錯覺涵蓋面甚廣,限於篇幅,僅就生活的張度與工作的效率二點提出一點感想。
生活張度的錯覺,這是一種立即而明顯的生活感受,這種感受常反映在一般旅客的心情。從台北到金門不過短短的一小時,你會發現,好像剛從百米短跑轉為散步一般的輕鬆。其實這種錯覺就是旅客所要的短暫休閒。這種短暫休閒其實不限於台金之間,而是無所不在,只要是假期驅車離開辦公地點到任何一休閒地點大概就有這種感覺;甚至回家調整心情,也有這種感受。
但是以金門人返鄉的心情畢竟不同於一般旅客,或許隨著年歲增長,以往年少輕狂的美感,也隨著金門工商日趨發達而日益消減。
每次返鄉,以往那種休閒生活的張度,也日益跟著台北提高;很是羨慕能生活在金門的家鄉人,能閒散過活,對生活在家鄉的人來說,這種閒散的生活不是錯覺,而是享受。
但是你會發現這種閒散生活的背後,只存在於具有生活保障的軍公教身上,一般非軍公教的家鄉人依然享受不了這種閒散的生活。你很容易發現具有軍公教身分在金門儼然是貴族一般,有些人常不自覺眼睛朝向天空,我的朋友大多是金門的貴族,好在很少鼻孔朝向我,真是感恩;否則返家一定敗興而歸。
工作效率的錯覺,以往你會很容易發覺從台北工商高度講求效率的生活,一小時返金門後即回到農業時代,因為農業時代的閒散生活模式常導致工作效率的低落,但是現在金門正全力迎向建設的時局,單從房地產單價已領先中南部,直追新北市。真的很像十五年前的大陸,無處不動工,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但是如果有空前往公部門去串門子,可能會發現某些單位只有20%的人力在忙80%的工作;卻有80%的人力在忙20%的工作。加上金門特有的情理法的處事方式,凡事先講情面,理法一定擺在情面後頭,只因在金門大多是關係複雜,大家以不得罪人為原則,否則在金門你就很難過,除非已屬明顯犯法,非辦不可,否則大可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因為鄉愿所以只要不犯法即可,而不思積極作為(孔子說鄉愿是賊),其實作為公務員不積極作為,從監察院糾正案中有不少怠忽職守的個案可供參考。
公務人員是否無事可做或怠職?當循責任政治往上追,且應可訴諸民意,公開說明清楚。遺憾的是,金門公民意識低落,從選風敗壞可略見一斑。問題是大家都知道金門民主之癌,又為何都不覺醒?一方面有識之士極度鄙視;另一方面卻又無道德勇氣去改革與影響社會風氣。
金門正面臨由農業轉型為工商社會的重點時局,金門人如果還以農業時代的思維來處理政令;不能以理性建立法政制度,以科學方法面對各種軟硬體建設。主事者如未能與時俱進,公民意識如再不覺醒,你所看的眼前建設與房地產榮景,也不過是像二十年前金門解嚴前後一樣,再套住另外一批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