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世界金門日看金門的發展
世界金門日今年第二度在金門舉辦,報載有一千四百多位金僑返金參加盛會,金門日舉辦的意義在那裡呢?聯合全世界的金門人更認同金門這塊土地?或是聚集更多力量來關心和協助金門的發展?或是趁此機會行銷金門,讓金門發光發熱,走向國際?無論是從那一方面來,我們均肯定此一活動的正面意義,無論對凝聚海內外金門人的向心力,或是促進金門地區的發展,還是促進金門文化和精神的發揚,都是深具貢獻的。
「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在過去的歷史中,金門是個貧瘠孤島,所以金門的先民們,必須遠渡南洋、或到對岸中國大陸去謀生,到異地打拚,賺了錢再匯回家鄉撫養妻小高堂;而在國共對峙的四十年間,金門又淪為烽火連天、軍管森嚴卻居於重要戰略地位的戰地,戰地政務解除之後,金門在兩岸的夾縫中求生存與發展,今天金門已變成兩岸和解與來往的跳板,在兩岸還沒有完全的互信之前,金門仍將扮演著兩岸和平互動的門戶,一方面是地緣近大陸;另一方面是與福建沿海閩南文化的相似性。
金門微小,但並不弱小,再加上二千多年的開發歷史,今天金門族裔偏佈海內外不下上百萬人,無論是移民至大陸、台灣或東南亞,金門島民溫良儉實、勤奮努力的天性,富含閩南原鄉的文化氣息,已成為世界一種獨特的民族特色。
但相較於金門人離鄉在海內外的輝煌成就,再看看我們這些仍留下來的「原住民」,我覺得金門仍然還有很大的發展和努力的空間,如果沒有之前的小三通和拜金酒的盈餘所賜而形成的良好福利制度,恐怕就沒有現在超過十萬的戶籍人口和五萬多的實住人口。
這次的世界金門日我們樂見許多旅外事業有成的僑領對金大的捐資,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金大的發展當然有助於金門的發展,但就像金門的未來不能獨靠金酒一樣,大學島也不能成為金門的惟一願景,金酒必須多角經營,不能只賣酒,還要賣附加價值的週邊產品,金大除了國際化以外,還要多跟金門的產業和文化合作,以辦出在地特色。而能讓金門引以為傲的軍事遺跡和閩南文化資產,更需要透過包裝和觀光手段行銷出去,這次的世界金門日活動,我們找不到一個擁有可容納千人以上國際會議中心和五星級的飯店,其實金門是很有條件辦理一些國際型的活動和會議,或兩岸大型的文化學術體育交流活動,只是我們相關的住宿、生活和休閒設施不足,相對也無法大量製造從事觀光旅遊人才的就業機會,因此如何吸引僑資返鄉投資硬體建設,或是金酒如何轉投資於休閒旅遊產業,或是扶植金門職業的藝術表演團隊,發展行銷在地特色的展演活動,像大陸桂林的夢幻灕江和印象海南秀,為金門製造商機,增加觀光賣點,並吸引人才回流加入金門發展的行列,是金門未來可以努力的方向。
「你的未來是無法超越你對未來的美好想像。」,要讓金門起飛,與國際接軌,要讓金門走向世界,讓世界認識金門,金門的朝野都必須有恢弘和前瞻性的眼光,勾勒出金門未來發展的夢想藍圖,並且努力去力行實踐,才能讓金門起飛的夢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