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孟府郎君

發布日期:
作者: 吳鼎仁。
點閱率:1,494
字型大小:

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阿聯首都阿布扎比的會議,宣佈泉州南音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南音是泉州故鄉之音,維繫了閩南、台灣、港澳及東南亞僑鄉鄉親之情。泉州文化界八年漫長期待所取得的,顯示了南音所具有的獨特的文化價值。歷經千年歷史,文化積澱形成的南音,成為全人類共同珍視的文化遺產,這是歷代先民薪火相傳的結晶,是集體智慧心血創造的民族瑰寶。
泉州南音是中國音樂史上千年的「活化石」,流傳至今,供奉樂神「郎君大仙」-孟昶,五代後蜀國君,居錦城(四川成都)。孟昶其人「美豐儀、喜獵、善彈、好屬文,尤工聲曲」;其妻徐慧妃才色俱佳,尤長於宮詞,稱花蕊夫人。宋兵入川,蜀亡,孟昶攜花蕊夫人赴汴京見宋太祖趙匡胤,被封秦國公,七日而卒,宋太祖收納花蕊夫人。夫人亡國之嘆:「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解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心念前夫孟昶,繪執弓射彈畫像私奉之,宋太祖問此何神耶?妙答此神張仙,奉者得子。太祖忙焚香拜祝,後果生子,大喜,敕封「郎君大仙」,賜春秋二祭。
「郎君大仙」傳到福建泉州,南音界尊為祖師。孟昶工聲曲,花蕊夫人長於宮詞,兩人合創音樂自成一體並流傳江南,可能是南音的初始雛形。夫人傳世宮詞41首,有句如:「太常奏備三千曲,樂府新調十二鍾」、「逢著五弦琴繡袋,宜春院裏按歌回」、「玉簫改調箏移柱,催換紅羅繡舞筵」。孟昶在位時,命趙崇祚出版《花間集》,是中國唯一傳世的燕樂歌詞集。這些詞作都是文人貴族為歌台舞榭,享樂生活而寫的,綺旎公子、繡幌佳人眉眼傳情,當筵歌唱,辭藻極盡軟媚香豔之能事。南音的前期基礎是燕樂,孟昶自然被推崇為南音始祖。
「郎君大仙」賜春秋二祭傳入泉州,泉南都是前朝舊臣遺民,假借聖意而奉拜舊主,大唱故國燕樂花間調與孟昶遺曲,悲悲淒淒漸成了泉州南音。靖康之變,宋室南渡,趙氏嫡系經過輾轉遷入泉州,其中那些被宋太祖選入教坊的後蜀樂工的後裔,自然會把原先的音樂文化,及樂神尊崇的傳統,一併帶入泉州。後蜀君孟昶從四川成都入宋成仙,然後仙風遠駕福建,成為泉州南音的始祖樂神。春祭二月十二日;秋祭八月十二日。祭拜之儀:三弦、南琶、執板歌者、洞簫、二弦五人面向「孟府郎君」神像,唱奏《金爐寶篆》祭曲。眾弦友手執一支香靜心祝拜祖師,剔挑弦管世代相傳,「郎君祭」文化與南音是一個歷史的傳承。
「金門樂府傳統樂團」傳承南音已歷十有二年,在南音的歷史長河算是年輕的。近來樂府整修內裝,闢成一間精緻室內南樂的演秀場。中堂高懸木刻匾、長案桌、繡裙八仙桌、螭虎窗雕、浮雕門神、御賜涼傘。裝潢天篷、漆髹白牆,張燈結綵,美輪美奐,古色古香。我一時興起,親手粧佛安金一尊樂神「孟府郎君」。郎君的造型,立姿美髯,右手高舉金彈丸,左手靠腰執彎弓。郎君擅射彈,如古人「斷竹,續竹,飛土,逐 (肉)」,斷伐野竹,連接竹條製弓弩(與射箭的弓弦同式),用泥陶彈丸來射獵。淺色武袖墨綠文袍,腰繫紅紮靠行當,袍滾金邊,金繡印紋,頭戴金冠垂一雙軟翅,玉樹臨風,錦繡曜日。當擇吉日選良辰,醮作開光安座,享千秋香煙,使南音繞梁不絕於耳,薪火不斷於金門,「金門樂府」粧點了「孟府」的神氣,並非爭艷於前代不堪回首的故國。警於今者,惡紫之奪朱,惡鄭聲之亂雅樂,放鄭聲,遠佞人。玩物喪志,聲色犬馬誤國,誤盡蒼生!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