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香港夢﹖
兩岸情勢逐漸步上軌道,金門的角色扮演再度成為話題,有學者認為「小兩岸」金、廈應學習香港與深圳模式,有民眾則認為金門應以澳門為師、發展觀光博奕。筆者日前有幸前往港、澳進行學術訪問,特別提供一些想法給讀者參考。
香港島原本是一個只有幾千人口的小漁村,滿清王朝將其割讓給大英帝國之後,一路幸運地躲過太平天國、國共內戰及文化大革命等浩劫,大量青壯人口湧入、再加上英國政府所打下的政經建設良好基礎,逐步發展成一座現代化、亞太地區重要的工商業城市,也與韓國、台灣及新加坡併稱「亞洲四小龍」。
現今的香港主要包含港島、九龍半島及新界等三部分,土地約110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700萬,儘管1997年回歸中國大陸後,仍係一實行資本主義的行政特區。全區約有85%以上就業人口從事服務業、批發業、零售業,因其生產重心皆已移至中國內地。目前的香港係國際重要的金融、航運中心,為全球其中一個最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素有「東方之珠」、「購物天堂」的美名。
客觀而言,要與香港相比,需要台灣島才能匹配。因為金門的人口太少,連基本的島內經濟都不易維持。更何況,近幾年大量入籍的人口,如果不是拜「小三通」所賜,便是受「福利模範縣」所吸引,這些「幽靈人口」對金門的消費市場貢獻十分有限,更甭論能有「同島一命」的決心,共同為金門的未來打拚!
再者,金門雖有地利之便,但缺乏足夠吞吐量的機場、港埠設施,水、電等基礎設施都有待大筆預算投資建設,最重要的,金門也非中國大陸轄下的「特別行政區」,政治高度無法與香港、廈門相提並論,相對的政策與法規自然也大大的阻絕了金門的發展出路。
廈門這幾年的快速成長,相信是所有金門鄉親有目共睹的!相較於廈門,金門的成長相當有限,因此與廈門的差距只有愈來愈大!我們不能忽視,與金門對接的層級已從廈門「市」轉變成翔安「區」的事實,特別是平潭島的快速開發,大有取代金門成為兩岸交通、航運樞紐角色的可能性,金門如果還不能急起直追,馬上就淪落到被邊緣化的命運,比下香港、追上廈門都將成為遙不可及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