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夢鄉穿砲彈雲雀在唱歌◎

發布日期:
作者: 楊樹清。
點閱率:1,539
字型大小:

八二三烽火遊子李錫奇偕朱為白、廖修平在台北國父紀念館揭開《藝林鼎足》聯展後的晚宴,高粱與紅酒的對決,李子恆被催促登台獻唱他詞曲的兩首歌,《秋蟬》與《番薯情》,從「聽我把春水叫寒,看我把綠葉催黃」音韻轉折到「感情埋土腳,孤單青春無人問,夢鄉穿砲彈,滿山的番薯藤切勿會斷」,無論台灣客、金門臉,霎時間,喧鬧到靜默,只聽見了「夢鄉穿砲彈」的歌,也看到了一座佈滿「滿山的番薯藤」的島。
人潮散去後,與李子恆喝咖啡,他惋嘆著砲擊歲月的番薯田童年,是一種形影、聲音忽高忽低、忽遠忽近,島民暱稱「圃丟仔」的小小雲雀,輕靈地在空中為我們警戒,也為我們唱歌;而今,「圃丟仔」顯然在砲聲不再的田野上消逝了。前不久,李子恆要為〈金沙溪〉譜曲時,才又從一張英國百年搖滾樂團的專輯中錄到一小段「圃丟仔」的聲音。砲火與雲雀交織,混聲的晝夜,如今都化作了鄉愁。
現在,我捧讀著張友漁《砲來了,金門快跑!》的五萬字書稿,「福爾摩沙冒險小說」系列書之一。從第一章〈鐵盒裡的秘密〉到第十二章〈真相〉,少年小浯和阿志,為了一篇記錄調查作業,兩人探入一座長滿雜草,斑駁陳舊的防空洞,發現一個鏽蝕的鐵盒,打開之後,裡頭躺著日記本,以及土地所有權、房屋修繕補償證明書,還有兩個信封,分別寫著「遺書」、「給撿到這個鐵盒的人」。「我是李天助,當你們看到這份遺囑的時候,就表示我已經死了。因為,只要活著,這個鐵盒不曾離身。」穿梭時空近半世紀,洞中的臉在這裡浮現,鐵盒子的故事從這裡開始。
宛若懸疑電影情節的小說佈局,《砲來了,金門快跑!》的靈魂是「鐵盒裡」的主角李天助,從一九五八年十月二十九日到一九六○年六月十九日,寫給兒子李大洲的一頁頁日記:「十月六日,解放軍又廣播說停止砲擊七天,那天我就決定送你們到台灣」;「大洲,希望你能明白爸爸的用心,等你再長大一點,就會明白我什麼非留下來不可,我必須看顧祖先留下來的房子和土地」;「我坐在坑洞裡的凳子上,看著牆上的日曆,上頭的數字是7,忽然覺得好笑起來,這也是一種世界奇觀吧!沒有哪一個地方像金門人這樣,時時刻刻都得記住今天是幾號?明天又是幾號?」;「每次砲來了,從住家繞過彎彎曲曲的巷子跑到防空洞真的很麻煩。有時候三更半夜還沒睡醒就得爬起來躲砲彈,撞上誰家的水缸、柱子是常有的事。很多人開始在家裡或屋旁挖坑道,先挖個洞,將就躲著,上頭蓋個門板或其他遮蔽物,防止砲彈碎片或房子倒塌時磚瓦砸下來;躲砲彈的時候就動手挖,躲著躲著,坑道就挖好了」;「金門啊!為什麼這麼多災多難?當我們以為和平就要來了,砲彈好像會讀人心思似的,馬上飛過來告訴你,別妄想了,要和平嗎?下輩子吧!」
兩個男生的防空洞作業,意外掘出烽火當年,一位父親寫給兒子的戰地日記,以及一段埋藏了四十年的秘密;再又透過搭乘一輛「到任何地方」的公車送交日記的過程,在霧季中舖陳出金門人與台灣觀光客、廈門旅客、老兵的對話,及至發生一件登上頭條新聞的「瘋狂司機撞出意外的巧合,小浯送給大洲意外的禮物」。
兩名少年,一座防空洞,一個鐵盒,一本日記、一輛公車,卻能時空交錯,穿越海峽,從冷戰砲擊到和平交會,整個金門的故事與命運就藏在一座封存的坑洞以及一個「鐵盒子」內,作者簡直是比金門人還會說金門故事的高手。
「為了寫這本書,我再一次來到金門,租了一輛摩托車,繞了金門三圈,坐公車閒晃了一整天,讀了一大落關於金門的書籍,終於,當我重新站在防空洞洞口時,我可以聽見悲傷、絕望與哭泣的聲音;我嗅聞到曾經存在的死亡的氣息,感覺死神的逼近,近到幾乎可以感受到惡魔貼著我的脖子呼出來的熱氣。」故事終了,我才在花蓮女子張友漁的〈乾一杯吧!為了戰神終於褪下戰衣〉的後記中,尋著了《砲來了,金門快跑!》的書寫情感。但那不應是悲傷、絕望與哭泣的聲音。夢鄉穿砲彈後,我彷彿再一次看見雲雀「圃丟仔」飛回來了,在番薯田的上空,自在地唱著歌。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