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Enter到主內容區
:::
:::

國際冷戰與兩岸熱戰──1954-58年金門歷史補遺初話

發布日期:
作者: 江柏煒。
點閱率:1,016
字型大小:

2010年春,我與哈佛大學教授宋怡明(Michael Szonyi)一起到位於華府近郊、馬里蘭州的美國國家檔案館查詢冷戰時期金門的相關文件,目的是為了從國際的角度(特別是美國的角度)理解國際地緣政治下金門的戰爭歷史。
簡單來說,目前金門的戰事研究大致上有國家(軍方)立場、百姓角度的兩種方向,前者資料以國防部史政編譯室、金門防衛司令部等為主,後者多為民防自衛隊資料、居民訪談為主。而進一步收集美國與中國方面已解密的檔案,從國際及臺海兩岸來看金門角色及其地方社會的變遷,應是不可忽略的重點。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總統決定讓臺灣海峽「中立化」(neutralization)以阻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攻擊臺灣及中華民國攻擊中國大陸。先前未能解決的中國內戰問題開始國際化,進而成為更大尺度的全球冷戰(the Cold War)的一部分。
然而,臺灣海峽的中立化不保證金門獲得和平,相反地戰爭持續發生於金門,如1950年7月的「大膽戰役」、1954年的「九三戰役」、1958年的「八二三砲戰」、1960年「六一七砲戰、六一九砲戰」等。反共救國軍的游擊隊也以金門為基地,三次突擊福建沿海島嶼,包括1952年元月「突擊湄洲島」、1952年10月「突擊南日島」、1953年7月「突擊東山島」等。1958年「八二三砲戰」之後,共軍對金門採取「單打雙不打」(單數日砲擊宣傳彈、雙數日停火)的象徵性武力威嚇,直到1978年12月15日美國與中國建交前才停止。
我找到一份名為「中國的外島」(The Chinese Offshore Islands)最高機密文件,是1954年9月由美國中央情報局所進行關於國軍、共軍的軍力評估,文件長達38頁之多(2000年8月30日解密)。這是美國情報單位於1954年九三砲戰之後,以金廈為主的兩岸軍力進行比較、總體評估的報告,以及一些可能發生衝突的軍情分析。藉由這些評估,提供補強金門防務的建議,以及美國制訂中國政策或介入臺海局勢之參考。主要內容包括六大部分:一、國府在金門的情況(國府兵力情況、國府增援部隊的能力、國軍部署情況、國府空軍、海軍與後勤支援、金門國軍之士氣、可能登陸之區域、金廈水道的水文資料、運補線、金門的美軍顧問等);二、共軍圖謀金門的情況(共軍在閩南區域的兵力、共軍增援的能力、共軍兵力及武器的部署、共軍兩棲部隊運輸能力);三、當前在金門的衝突(七月及八月的情況、九三砲戰、美國與國府的互動、國府突襲的結果、當前中共的活動、廈門的背景資訊);四、其他外島(大陳島、馬祖列島);五、共軍意圖之徵兆;六、附錄:臺灣(Formosa)(國軍總體軍力、共軍總體軍力)等。
進一步說,這份資料有許多具體的兵力數據,如記載了當時國軍有42,100人及游擊隊6,000人、居民至少有50,000人。這是目前已公開資料中記錄軍隊人數最精確的一份;同時,也留下了當時美國所支援的先進武器的紀錄,如美軍顧問團運來了3門105釐米的榴彈砲與一批40釐米的防空機槍等。對於金門戰爭歷史的研究,非常具有價值。同時這份資料顯示,美國當時對臺灣本島、澎湖群島與金馬外島的態度有所差別,這些立場一直延續到1958年的危機。這個複雜的問題,容後再議。
接下來,將陸續整理所發現、有意義的美國國家檔案館資料,做為從國際觀點重新理解金門現代史的嘗試。

  • 金城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0號 金城分銷處地圖
    (082)328728
  • 金湖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山外里山外2-7號 金湖分銷處地圖
    (082)331525
  • 烈嶼分銷處
    金門縣烈嶼鄉后頭34之1號 烈嶼分銷處地圖
    (082)363290、傳真:375649、手機:0963728817
  • 金山分銷處
    金門縣金城鎮民族路92號 金山分銷處地圖
    (082)328725
  • 夏興分銷處
    金門縣金湖鎮夏興84號 夏興分銷處地圖
    (082)331818
回頁首